戏王魏长生的靡靡之音,引发了中国戏曲

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527/4630319.html

在中国戏曲的发展史上,明朝中叶到整个清初时期,在戏台上拥有压倒性优势的,不是现在的京剧而是昆曲,当时的昆曲唱腔非常的优雅,那些文人雅士,尤其是上层社会,对其推崇备至,被称为雅音也叫雅部。

康乾时期,地方戏曲也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尤其是各种杂戏,它的风格独特,曲文浅显易懂,是符合民间老百姓口味的,这种通俗的声腔被称之为俗唱,也叫花部。皇家宫廷和士绅府邸所演的大多数都还是昆曲,但是已经是民间其他剧种的天下了。这也导致了后来中国戏曲史上非常著名的花雅之争。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花雅之争的最终结果是雅部昆曲走向衰落,到后来徽班进京,促使了近代京剧的诞生,在花雅之争的过程当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是魏长生的走红和崛起,而他那种唱腔形态表现出来之后,使得原本具有统治地位的昆曲日渐衰落,最终走下神坛。

乾隆年间,京城梨园行里刮起了魏氏旋风,魏长生以他那火辣辣的秦腔唱法,还有勾人眼球的表演形式,活生生的把整个京城的戏坛翻了个儿,一时间举国若狂,其它的剧种、声腔几乎没有立足之地,而魏长生作为最火的一个男旦,凭借着自己大胆娇媚的演出,也给自己赢得了一个美名:野狐教主。

清初至乾隆年间,戏曲在京华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各显其能。艺伶魏长生,更是艺压群芳,《燕兰谱》说:“京班多高腔,自魏三变梆子腔,改为靡靡之音矣。”《啸亭杂录》记载:“长生因变之为秦腔,辞虽鄙猥,然其繁音促节,呜呜动人,兼之演诸摇亵之状,皆人所罕见者,故名动京师。”

日本有一位著名的戏曲专家青木正儿,在他的一本书《中国近世戏曲史》中,说魏长生是“旦色界辟一新纪元的天才,得写实之妙者”。但是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没名气的人有他的烦劳,名气太大了,就不只是烦恼那么简单了,说不定还有麻烦。

从中不难看出,相比京昆,梆子戏的鲜明特点就是入俗:其一它言情,不避桑间濮上,男欢女爱,带有下层民众对封建礼教的天然背叛。其二它通俗,白话口语皆可入戏,明白晓畅。其三它讲究娱乐性,剧场效果好。所有这些刚健质朴清新的特点,恰恰是以前的雅部戏曲缺少的。

自魏长生火了之后,有很多人研究他成功的经验,挖空心思地去效仿他,于是在天子脚下的皇城根,很多戏班开始东施效颦去学他。魏长生虽然演的是粉戏,但是他是凭着自己的那种艺术造诣,走的含蓄柔美的路线,并且一点都不恶俗。但是这一套一旦被山寨起来之后,却成了淫荡色情的表演,直到现在,很多人说到粉戏,都会说那是淫秽之戏,这就是那个时候形成的恶果。

但是这样一来,曾经被魏长生打压的,没有饭吃的剧种,这个时候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借口,说魏长生这种是毫无底线、毫无节制的声色之娱,有伤风化。舆论的爆发,对魏长生相当不利,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愈演愈烈。最后可想而知,惊动了高层,年乾隆皇帝亲自下旨,禁止秦腔在京演出:

嗣后城外戏班,除昆弋两腔仍听其演唱外,其秦腔戏班,着步军统领五城出示禁止。本班戏子概令改归昆弋两腔。倘于怙恶不遵者,交该衙门查拿惩治,递解回籍。

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民间戏曲是“俗的,甚至于猥下,肮脏,但是泼辣,有生气。”这简直是对魏长生演出的绝妙注解。但是这个针对性很强的最高指示,直接就把魏长生给踢出了京城,魏长生也不得不离开这个成就了他的城市,南下扬州寻找新的出路,但是这个被迫出走的无奈之举,反倒成就了魏长生另一段传奇。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清代蜀伶泰斗魏长生》

著名男旦魏长生,生在四川的他为何唱秦腔,并让秦腔走向了全国?

民间称之“魏皇姑”的他,靠颜值和演技征服乾隆,让京腔束之高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