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服饰文化研究,舞服和戏曲服

白癜风的危害 http://pf.39.net/bdfyy/qsnbdf/140323/4359087.html

本文乃作者刘云溪讲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舞蹈服饰是指舞者表演舞蹈时穿用的服装和饰件,是服饰中的一个特殊分支。从本质上讲,舞者只要穿上舞服,就具备了最直观的造型意义。舞蹈服饰结合舞者动作来渲染舞蹈氛围、反映舞蹈主题、塑造人物形象,以至发掘人体的一切造型美和情态美。它如同无声的语言传递着明确的信息,是服饰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原始拟兽舞以披兽皮、饰鸟羽为舞服,模拟鸟善的模样,《面具舞》以假面为象征,《长袖舞》以舞长袖为表演主题,《白纾舞》银白色的泞麻面料而得名:《霓裳羽衣舞》更是以美丽的舞服而命名。这种将服饰和舞蹈动态互相结合,紧紧围绕服饰而展开舞蹈主题的方法,是中国古代舞蹈的一个显着特点。这种特点的形成源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原始崇拜和宗教意识的推动之下,在对宇宙空间和人之本质的认识之间,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宏大思辨之中,形成了中国舞蹈独特的文化格局,与之相适应的舞蹈服饰当然也显现出相应的文化特征。

《长袖舞》

舞服既是人们为表达某种思想意识而创造出来的,也就必然具备社会、宗教、文化的属性。在原始宗教崇拜的舞蹈中,舞服侧重体现的是象征性文化特征,在宫廷礼仪和宫廷宴享乐舞中,舞服在体现等级制度和“娱人”的同时,主要反映了审美性文化特征,在以民族风俗为特色的舞蹈文化中,舞服侧重展示的是地域性文化特征。总之,舞蹈服饰,是纵向历史和横向地域文化的真实记录,它源于生活,以生活服装为基础,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风俗习惯、时尚喜好和生存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在此种社会条件的制约之下,舞蹈服饰又是当时人们表达精神、理想的有力形式。所以,舞蹈服饰与任何文化形式一样,反映着独特的历史性和地域性文化个性。

舞服

戏曲服装则另成系统。但最初的戏与舞蹈同源,到宋代才正式形成戏曲,行头才逐步完善。明清以后,以明式服装为基础、独具特色的戏曲服装已达到程式化的水平,并流传至今。从神衣到舞衣神衣和舞衣现在看来完全是两回事,但从源头看,它们本是相同的,因为舞蹈是巫术仪式和祭祀仪式不可缺少的部分,那时的服饰与化妆,都离不开准宗教思想的羁绊,而为了使人愉悦而穿着华美衣饰的现象是不存在的。直到宫廷女乐的出现,娱人的舞蹈才促使华美舞服的诞生。

戏曲服装

以舞通神一舞服的象征性当人们处于原始的巫术时期,象征是一种自觉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功利手段,并没有突出的艺术意义。中国巫风的久远和盛行,与舞蹈文化的兴衰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青海大通出土的新石器时期彩陶“舞蹈人纹盆”就是对当时巫舞的描绘。“古代有巫必有舞,巫风之盛亦即舞风之盛。”川所谓巫,即“女能使五行,以舞降神者也”。古人将人类生存的世界划分为两个相互隔离而又相互关联的部分,如阴间与阳间、天堂与地狱、此岸与彼岸等。能凭借神力将这两部分连在一-起的人物,即通过服饰装扮以与神灵沟通、甚至象征神灵的舞蹈者,被称为巫师。以舞通神是原始巫术仪式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戏曲服装

巫师在进人迷魔癫狂状态的舞蹈之前,都要把自己装扮一番,穿戴在巫师身上的假面、神衣、配件饰物以及服饰色彩等,都有一种约定的规范和宗教含义。巫舞服饰虽然不具有艺术创作的意义,但是,它“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或心理对应,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的特征说明,其象征性文化意义已不自觉地存在。由此,舞服的象征性文化特征,是指通过服饰特定的外部造型,表现某一特定形象,寓意更深层的意义,从而获得更加真切的感受和功利,并达到功利之外的目的。

假面象征所谓假面,是用纸糊、草扎或木头刻成的脸壳。通神的面具,面容以象征天上地下不同等级的鬼神和精灵为多。戴假面,是巫术舞者“改头换面”“与神通灵的一个主要手段,也是巫舞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巫师作舞,又称“跳绳。在巫术世界里,戴假面或涂脸装扮进行跳绳,是假面表演者由阳魂向阴魂、由凡人向鬼神转变的-种巧妙的“换头术”。

舞服

舞蹈时将假面戴在头上,好似一个威风凛凛的神灵在呵斥、在祈祷。假面一方面隔断了巫师与观者的感官交流,使戴假面者很快进人迷醉状态,另一方面,又让旁观者产生巫师已同假面所代表之精灵合体的幻觉。于是,面具就如一股巧妙的神力,把巫师和观者的灵魂一起送到鬼神的世界。

假面可能起源于生命崇拜的一种特殊形式一骨骼崇拜,特别是头颅崇拜。这种观念在中国源远流长,于史籍、文物中均有大量可靠凭证。头颅即为灵魂所在,对肉体的生死存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古人对于头颅不死、灵魂不灭的信仰是无比虔诚的,他们借助奇异而丰富的想象,编织着肉体可以毁灭而灵魂不灭,后者能依附于骷髅头,以鬼的形式四处游荡的故事。他们认为,那活灵活现的人头不仅是灵魂之容器,而且象征着主宰生命的神力。

假面舞服

中国跳绳面具主要有:天神面具、兽神面具以及各种神只面具。在傩舞中,天神面具大多以威猛之相出现,四川傩坛面具的“二郎神”就是这样的形象。在跳绳的假面仪式中,兽神面具以青面獠牙的妖怪形象着称。在藏传佛教神系中,以牛、鹿、马、羊等动物神为主。西藏“羌姆”面具中的牛,被西藏视为神圣物,是人们崇拜的神。梅山教的《师公舞》,其假面基本以土俗神和历史神形象为主。师公在表演小型歌舞时,装扮成三元、三师、雷祖、雷王、盘古等神只;在表演社稷舞蹈时,有的装扮成土地公与土地母的形象。土地公与土地母是一对慈祥温和、幽默风趣的乡间老者,专为愿主驱邪纳吉、赐福添寿,是主宰大地的社稷之神。具有神灵意义的面具,其象征意义已上升为社会秩序和社会力量的一种公共代表,意味深远。它不仅维系着华夏先民最原始的崇拜意识和朴素的神灵观念,而且成为中国文化、特别是巫舞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服饰艺术》《文明的轮回,中国服饰文化的历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