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化赋能公共文化服务

足不出户便可欣赏戏曲音乐会,动动鼠标就可预约文化培训,点击屏幕就可让借阅图书快递到家……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借助数字化升级改造,极大提升了服务效能,公共文化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特点充分彰显,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明显增强。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发强烈,以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文化服务面临升级换代的压力。但是,公共文化资源受到时空限制,难以充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恰好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为群众提供近在身边的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

数字化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文化资源送到了群众身边和手边。以数字农家书屋为例,河南省有超过64万农民通过数字农家书屋看书、听戏、阅报。最受欢迎的是豫剧,点击量位居所有内容之首。不少农民用手机下载戏曲节目,一边干活一边听。与实体农家书屋相比,数字农家书屋的资源是海量的。河南数字农家书屋阅读平台可提供10万册电子书、个听书品种、种期刊、50万分钟视频,此外还集成了多家网站以及10余种报刊的媒体资源,群众的选择面大大拓展。

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数字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在甘肃嘉峪关市,孩子们只要打开嘉峪关市文化馆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