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吒之魔童降世》谈起
近年来,《哪吒之魔童降世》《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缘起》《姜子牙》《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国漫”电影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口碑票房实现了双丰收。包括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也获得了不少年轻观众的喜爱,有效拓展了戏曲电影的市场空间。可以说,越来越多的国漫受到当下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认可,逐渐成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民族传统美学气质的重要载体。
一、现代价值观的呈现与表达
当前我们把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提升到了相对重要的位置,因此,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使之以当下人民更能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成为一种文艺创作的使命和担当。以前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是有隔膜的、陌生的乃至“无感”的,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他们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价值与内涵,颠覆了以往对传统文化的概念化印象和书本化认知。
“国漫”电影的崛起与有效传播不仅是社会、艺术、审美各种思潮“合力”作用下的文化产物,也是与当下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形成良性互动的结果。在融媒语境的影响下,它们能够以年轻观众喜欢的方式讲述故事,以富有现代感的电影化语言吸引观众,并将现代价值观进行现代化呈现与表达,从而走进更多观众的内心。正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虽生而为魔,但却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坚持,其内心的煎熬、痛苦和挣扎,让身处现实生活中的观众在感同身受中实现价值认同。当电影开始触碰观众“最柔软”的部分时,也意味着得到了市场认可和观众共鸣。可以说,这部影片从整体上建构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一种美学形态,作为传统文化价值现代化建构和呈现的成功典范,值得更深入的研究和推广。
伴随数字信息社会的日新月异,新媒体影响力与日俱增,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跨媒体生态成为一项紧迫的时代课题。毋庸置疑,之于电影而言,现代价值观的呈现既与数字技术发展密切相连,也与不断革新的电影思维息息相关。进入全媒体时代,产业结构和文化语境亦求新思变,辐射范围与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影像在创作与实践中呈现出新业态、新形态、新样貌与新趋势。与此同时,得益于产业化改革,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工业化布局不断完善,电影的特效技术也完成了飞跃性发展。过去由于技术限制等原因导致的视听困境,如今在突围中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而这种转型和变化为现代价值观念的影像呈现提供了更多可能,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视听体验和审美愉悦。
正如《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科幻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国电影工业化探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哪吒之魔童降世》也是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代表性作品,为提升中国动画电影水平提供了一种范式参照。从创意层面来讲,虽然大家都意识到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尤其是神话传说,为中国动画电影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但从整体上来说“现代化转换、创新性发展”的能力依然匮乏,如何与现代生活相衔接,尤其是建构与呈现现代性价值观,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依然需要持之以恒的思考和探索。
二、“全龄化”策略及新趋势
如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顶层设计和战略诉求,成为各行各业的观念引导和理念支撑。重视传统文化并非回到历史原点,而是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积极的、有价值的、饱含中华智慧的经验,并且通过现代化转换、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理念和内涵,以更深层次的文化自觉实现更高层次的文化自信,向年轻一代的观众、向世界的观众讲好饱含人类智慧的中国故事。
依循这一逻辑,“国漫”电影如若要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扬,为更多观众讲好中国故事,就不可避免地要对其进行有力度的创新和战略性的发展。毕竟,创新力决定传播力,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灵魂,也是艺术之树常青的源泉。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创新,不仅要求创作者必须具有精神视野的拓展与艺术观念的更新,更要从普遍认同的人文价值、现代化价值出发,立足现代化转化来重新认识、认知和阐释传统文化,以感性的形式重构历史,找寻、挖掘到传统文化本身所蕴含的那种跨越时空、足以征服当代观众的精神、情感和力量,使传统文化丰富的人文内涵、历史内涵在创新性表达中得到有力的弘扬。
当前,文艺创作的创新性发展,就需要通过“变”的思维、手段和方法实现与时代的同频共振,创造性地继承历史智慧和发展经验,从而实现积极有效的现代化转换,并且与当前现实生活、价值观念相协调、相适应,达成一种融会贯通、无缝对接的和谐状态。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国漫”电影若要实现更好的传播与发展,其受众就不能局限在某类或某个年龄段的人群上,而是要采取“全龄化”策略,尽可能的吸引更多的观众,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
从“国漫”电影自身来讲,如若要达成社会价值、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亦需尽可能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转换成电影市场与电影观众的同频共振,进而获得良好的市场走势和效益增量。
当前,中国电影正处于从大国迈向强国的关键时刻,我们是否能在新时代发展理念下催生更好的发展格局,推动中国电影可持续繁荣发展,不断满足观众多样化、个性化、精致化的需求,成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应该说,包括“国漫”电影在内的电影创作及生产质量都在不断提升,中国电影以品质为诉求的发展观,得到了国内观众的普遍认可。国内观众对国产电影的认可度、信任度有多高,那么中国电影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大。正所谓任重而道远,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只有以质量和口碑取胜,以“长尾效应”取胜,与观众形成良性的互动,才能赢得观众的信任,建立起共同体美学,实现本土传播与国际传播的全方位发展。
三、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空间与路径
进入新时代,“国漫”作为一种年轻化、审美化的表达,成为一种文化时尚,审美时尚,让观众在乐此不彼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一趋势既得益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内在驱动,也来自于科技进步与技术保障的动力机制。近年来,融媒传播赋予“国漫”电影更宽广的发展空间,让更多的观众甚至包括海外的华人观众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既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也提升中国人的自信心。
从本质上来讲,“国漫”电影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其所承载和传递的价值观念,未来动画电影的生命力也考验着价值观念的持久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从传统文化、传统题材中寻找有价值的素材和灵感,同时按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双创原则”,与现代化理念相衔接,给予一种现代化、时尚化、年轻态的表达。同时,我们也要在工业、技术、科技层面不断拓展,运用最新科学技术、人工智能来提升电影的表现空间,拓展更多的可能性,给观众带来更多新鲜、时尚的视听享受。
与此同时,面对激烈竞争,“国漫”电影要善于主动设置议题,以多元话题、有效议题吸引观众的参与。当前,网络电影以其独有的优势,分流了相当一部分观众,其迅猛发展给予电影创作者很大的挑战和压力。因此,“国漫”电影创作需要化压力为动力,在提高质量和品质的同时,吸取网络化思维和多元化表达,以多样灵活的方式为观众带来别样的视听享受。
必须承认,《哪吒之魔童降世》尽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的系列电影,但多部哪吒题材的电影叠加在一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宇宙”开发的可能性。“如何开发,怎样开发”的关键,则在于我们要有更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更高的艺术智慧,更高的艺术能力。观众永远是求变求新的,不论是“国潮”电影还是“国漫”电影,都需要不断地去满足观众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与最大层面的观众达成最大层面的共情,与观众实现良性互动、良性发展。
高尚君:扬州真的出美女?邵伯古镇有多古?烟花几月下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