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相辉映山河祖国绽芳华

黄河文化赓续传承。

①黄河盛宴奏响黄河最强音。

②舞蹈《唐宫夜宴》火爆出圈。

③都市小剧场演绎“郑中心”的文艺范。

④红色研学厚植家国情怀。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的打开方式。

中原沃野文旅和鸣,黄河之滨风华“郑”茂。

今年“十一”黄金周,古都郑州再次火爆出圈,各方游客纷至沓来,共赴“山河祖国、古今辉映”的文化旅游盛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历经千年沧桑的古都郑州发生美好蝶变。瞄准“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的目标,扛起打造国家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的使命,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旅游业与时代同频共振,积极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贡献“郑州文旅”力量。

出彩中原,见“郑”成长。十年来,特别是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年1月正式挂牌以来,郑州文旅人牢记嘱托,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机遇,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叫响“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的品牌形象。十年来,“郑中心”龙头高昂,文化自信为“国际郑”培“根”铸“魂”,文旅文创融合添彩人民美好生活,郑州努力在全省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中当标杆、作示范。

文旅繁花竞绽放,且以诗意共远方。且看,郑州文旅交出了奋进新时代的非凡答卷——

举旗帜——

党建引领风帆劲踔厉奋发新征程

国庆假日期间,当游客在游山玩水时,郑州市文旅系统的党员志愿服务突击队成员已经化身“红马甲”,活跃在各大景点,倡导文明旅游新风尚。

党旗在一线飘扬,映衬着赤诚初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围绕党建高质量引领全市文旅文创融合的主线,聚焦主责主业,勇于担当作为,凝聚全行业、全社会的智慧与力量,全面提升服务群众水平,求真务实寻突破,凝神聚力谋发展,形成打造国家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的强大合力,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时代篇章。

党建“一面旗”引领全局“一盘棋”。十年来,一个个荣誉诠释了基层党组织的忠诚担当,特别是文旅融合以来,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全年工作考核多次在全市、全省、全行业名列前茅。该局先后荣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文化志愿服务工作优秀单位”等十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全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等多项市级以上荣誉。郑州市跻身“国家重要文化中心城市”,局机关连续十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郑州市机关党的工作先进集体”等50多项文旅系统荣誉接踵而至,奏响了抓党建促发展的激昂旋律。

党建引领下,该局的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听令而行。面对疫情突袭,16支督导检查组、5个党员志愿服务突击队、行政执法大队下沉社区、街道,当好核酸检测的疏导员,筑起了一道道生命安全屏障。22个文化志愿服务大队、累计数十万人次开展“绿城春雨”志愿者服务,以实际行动书写了郑州文旅人的“硬核”担当。

关键时刻不掉链子,能顶得上、扛得住,这得益于党建工作指引,靠的是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引导力。

近两年,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有声势、见实效,“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深入开展并富有成效。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和基层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制度有效落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怎么办”“我为群众办实事、如何办”等专题讨论安排有序;党员干部大讲堂、专题研讨会、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深入人心;“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有序展开;“万人助万企”活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百姓拥护,党建业务双抓双促,深度融合,卓有成效。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

从领导干部到党员,从志愿服务突击队到驻村工作队,郑州文广旅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这里有我”的铿锵誓言。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防疫抗灾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鲜艳的党旗被高高擎起,闪耀着对党绝对忠诚的光芒。

兴文化——

文化自信更坚定黄河奔流“郑”出圈

从《唐宫夜宴》惊艳四座、火爆出圈,到建业电影小镇好戏连台、激情澎湃;从壬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万全球华人“云拜祖”,到“十一”黄金周千万人次畅游“山·河·祖·国”……近年来,黄河文化、中原文化散发出愈加夺目的光彩,一次次成为瞩目的焦点。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原大地奏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一年来,省委、省政府站位高远,大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确立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两大战略定位,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

如何跨越时光沟壑,让黄河文化直击人心?蓝图之上,郑州昂起建设文旅强省的“龙头”,拉开了全力建设国家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的大幕。

重点项目快马加鞭。围绕“黄河生态保护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三大功能定位和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中心城区文化板块的“两带一心”格局,郑州编制了文化博物旅游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专项实施方案,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黄河文化演艺综合体、荥阳故城文旅融合项目等一批承载黄河文化内涵的公共场馆全面提速。

黄河文化创新表达。硕大夯土墙隔开56个方格、21个剧场,“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沉浸式演绎让游客流连忘返;电影小镇、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郑州方特欢乐世界、黄帝千古情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新高地;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迅速晋升“网红打卡地”;郑州海昌海洋公园、华强方特四期等文旅大项目即将掀开面纱,黄河故事跨越千年。

传统文化出圈出彩。年春节,舞蹈《唐宫夜宴》火爆出圈,全网播放量超过30亿次,5次登上微博热搜,开启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篇章,成为郑州继电影《少林寺》之后又一部现象级的文化精品。艺术创作持续繁荣,以《风中少林》《水月洛神》《精忠报国》《家在黄河边》《黄河儿女》为代表的文艺精品登上舞台、传诵全国。

手握千年文化王牌,郑州当“潮”不让。借助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以时尚视觉表达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回归传统文化的热潮。

聚民心——

文旅为民焕新彩以文润城“郑中心”

国庆假期,市民何先生走进郑州美术馆新馆,这里正在展出的“王刚:何以黄河——当代黄河主题艺术研究展”“中原黄河沿岸石窟造像高浮雕拓片艺术展”精彩纷呈,一场场黄河文化盛宴令他惊喜不已。

文旅为民,全民共享。党的十八大以来,郑州文旅事业繁荣兴盛,文旅供给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市民享有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以文塑城,点亮城市坐标。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投资多亿元的“四个中心”(奥体中心、文博艺术中心、市民活动中心、现代传媒中心)陆续建成投用,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地标。郑州美术馆新馆开业三年间,先后举办各类展览32项,累计现场参观人数近90万人次;举办各类线下、线上美育推广活动余场,吸引了超30万人次参与。截至目前,郑州共有公共图书馆16个,文化馆15个,市、县两级公共文化场馆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个,城市书房75座。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基本构建完成,以文化人润心田,以文润城筑高地。

文化创意,记录城市记忆。二砂文化创意园、芝麻街、瑞光创意工厂等艺术街区成为城市空间布局的新亮点。“一区一剧场”行动深入实施,郑好看小剧场、大卫城小剧场等数十个都市小剧场演绎“郑中心”的文艺范,小剧场艺术节、小剧场演出月提升城市文化魅力。非遗走进寻常百姓生活,文创产业品出郑州的“文化味”,夜经济点亮古都,“郑州味道”深入人心。

文化惠民,赋彩美好生活。自年起,组织开展“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及“戏曲进校园”等惠民演出近0场,为万人次送上文化大餐。郑州精品剧目展演持续举办余场,多万次观众线上线下品味艺术经典。郑开旅游年票、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送上惠民大礼包,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智慧文旅,抢占科技赛道。“郑州文旅云”让百姓手指一动“掌”握信息服务,“码上游郑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