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届的羊城粤剧节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第八届羊城粤剧节以中国戏剧家协会为指导单位,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联合主办。11月18日,组委会召开“新时代粤剧的传承与发展研讨会”,来自北京和广东省内的多位专家、学者、院团代表积极建言献策。
中国剧协党组成员、秘书长、著名戏剧评论家崔伟表示,中国戏曲面临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沉下心来,认真地在创作上、传承上、发展上尊重规律,解决好传统与当下的问题、共性与个性的问题、尊重规律与突破的问题,处理好长项和短板的问题,这才是粤剧健康发展的根本之路。”崔伟说。
中国戏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本质是古典艺术,“古典艺术未必不能表现当代生活,但是表现当代生活一定要尊重戏曲艺术的规律,寻找到我们表现生活的角度、方式,要将戏曲艺术的当下和传统结合好。”崔伟强调,“戏曲的突破必须建立在规律之上,建立在规律之上的突破是实实在在的突破。”
中国的戏曲在新时期更好地发展、传承、创新,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秘书长汪刚认为必须坚守各剧种的本体,“在坚守本体的基础上守正创新。一方水土养育一个剧种,脱离了这方水土恐怕这个剧种也就不存在了。”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广东粤剧促进会会长倪惠英近几年主持编撰《粤剧艺术表演大全》,“其实每一代粤剧人,都经历了传承、学习、充实、创新的过程。整个编撰就是把粤剧这几百年的历程进行梳理,而且利用当代的科学技术把它活化,希望能为后人留下一个基础源流的东西。”她说,粤剧要发展得好,一定要有源有根,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梅兰芳先生提出的“移步不换形”。要懂得粤剧的艺术规律,才能够更好地传承粤剧。
广东开放大学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教师杨迪认为,粤剧的传承,一方面是传统意义上的技艺的传承,另一方面是粤剧文化基因的传承。“这个文化基因,广州的院团和很多高校都在做。比如,红线女艺术中心长期‘进校园’宣传粤剧艺术,我觉得这些工作都是很有必要的。”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张素芹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卜松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