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山西戏曲之永济道情

永济道情属山西道情戏,流行于晋南中条山一带,汉、唐时已具雏形、宋、金、元以后,受诸宫调的影响,在陕西,山西等地盛行,分东、西两路,流传在永济县东曾家营一带的称西路道情。

艺术特色

由于道情演唱在过去都是用于迎神赛会、祈福、还愿、贺寿等场合,所以在演唱过程中有一定的演唱行规、习俗和独特的行话,成为区别于其他曲艺形式的主要特征。

其伴奏乐是“唱时不伴奏,尾声托音走”。唱腔属于曲牌体,唱腔的基本形态和旋律走向是激进和跳跃并存,用于表达激动兴奋的情绪,唱腔欢快明朗,是叙事曲调,多用于唱腔中的核心部分,节奏平稳流畅。声腔属板体和曲牌体并用,另外还吸收有民间小调,主要组成部分是“皂罗袍”、“耍孩儿”。

永济道情的词本结构是以长篇和中篇为主。曲目既有念白,也有大段唱词,唱词以七言、十言为主,通俗易懂,涉及面广,极具地方特色。曲牌主要有《分手》、《大救驾》、《满庭芳》、《乐逍遥》、《渔翁》、《风摆柳》、《愁肠曲》、《吊死鬼》、《龙虎斗》等。

永济道情在说唱阶段分为两路:东路道情和西路道情。东路道情即曾家营道情,它以卿头镇曾家营村为代表,包括卿头、王杜、土乐、高淮、三娄寺等村。西路道情即韩阳道情,它以韩阳镇为代表,包括辛店、王店、双店、盘底、韩家庄、七社等村。

永济道情《纺线线织布布》

西路道情在音乐上以曲牌体为主。它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继承了清末民初以前完整的的曲牌,一方面吸收了、等明清俗曲。其伴奏乐器以四弦、笛子为主,辅以二胡、三弦、扬琴等。其调式有平调、傲调、哭调三种。其伴奏乐队保持了清末民初以前的八仙建制,即一个班社由四到八人组成。其演出场面继承了清末民初以前的样式,即在演出场地上摆上一张八仙桌,再于其北放二椅,主唱二人分别就坐,一人持渔鼓简板,一人打三才板或拉四弦,其余人分两边就座,各持乐器演奏。由于西路道情艺人多在黄河两岸演出,所以多受眉户和秦腔影响,其曲目演出多以文场居多。西路道情最大的特点是:不带鼓板和铜器,以三才板击打为主。中音乐器较多,旋律缠绵,优雅动听,具有抒情味。

永济道情《黄河人》

代表剧目有《小姑贤》《隔门贤》《柜中缘》《燕锁柜》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2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