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蔡玉芝爱上豫剧幸福晚年唱着过今日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 http://www.yangguizhe.com/

豫剧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传承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早在清代乾隆年间,豫剧已成为很有影响的戏曲剧种之一。豫剧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是乡土气息浓厚的艺术。在豫剧的发源地开封,豫剧爱好者可谓是数不胜数,今年65岁的蔡玉芝便是其中一位。退休以后,每天上午、晚上她都要出去唱上几段豫剧。

今日头条戏曲交流基地

6月16日上午,记者见到蔡玉芝时,她正在我市滨河路环城公园的戏曲长廊里唱戏。在小小的舞台上,她高亢嘹亮的嗓音、行云流水的行腔、干净利落的动作引得一旁的观众连连拍手叫好。

“要说起来,我和豫剧确实有种冥冥之中的缘分。”在随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蔡玉芝说,“我的老家在杞县,父母是农民,在家里的6个姊妹当中,我算是唯一有些艺术天赋和爱好的。印象中,我们小的时候,农村没有什么娱乐。农闲的时候,村里总会请一些戏班,搭个台子唱豫剧。渐渐地,我就喜欢上了豫剧,经常跟着哼唱,再模仿些动作表情。因为我模仿得比较传神,街坊邻里经常夸奖我。”在她十一二岁时,当地戏班的负责人见她是个好苗子,想让她跟着学唱戏。“不过,在那个年代父辈人认为,唱戏是上不了台面的。因为父母不同意,我最终没能把爱好变成自己的生存技能。”她有些遗憾地说。

年,从单位退休后,蔡玉芝有了充足的时间,她就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唱豫剧当中。“我不仅找了专业的老师教我唱豫剧。而且回到家每天练唱。我总是先跟着伴奏小声哼唱,哼会了大声唱,觉得可以了,录下来放着听。”蔡玉芝说,除了找老师、在家练,她还喜欢到离家不远的滨河路环城公园里唱戏,和一群喜欢豫剧的朋友互相切磋。

“俺妈是个特别认真的人。”在蔡玉芝家中采访时,她的女儿王静向记者介绍说,自从蔡玉芝开始学戏,家里到处是她的声音,咿咿呀呀练声。为了演好戏,蔡玉芝置办了一身行头:水袖戏服、披肩、头饰、假发。练习水袖是个功夫活,要诀是“上场伸手似撵鹅,回手水袖搭手脖;说话不看人,走路不踢裙”,为了一个动作,蔡玉芝能重复几十遍,还要求家里人帮着看后身。

“我最喜欢的豫剧名家是豫剧大师常香玉,她的唱腔宽阔有力,人物形象出神入化。陈素真、阎立品、马金凤、小香玉、虎美玲、王希玲等的戏也各具特色。”说起自己喜欢的豫剧名家,蔡玉芝如数家珍。

在蔡玉芝看来,唱戏不仅丰富了她的晚年生活,同时也是她健身养生的一种方式。“我每每唱戏时,气从丹田起,运用‘舌齿唇鼻喉’五音和头腔共鸣。引吭高歌,既改善肺部呼吸,增强肺活量,又加快了全身血液循环,收到气血通畅的效果。有时候一曲唱罢,有围观者喝彩、称赞,我如同饮到玉液琼浆,心里说不出的美,这种乐趣别人是难以体会到的。”蔡玉芝深有感触地说,自从她重拾了豫剧这个爱好,自己的晚年生活是唱着过的,幸福又充实。(来源:汴梁晚报作者:李晨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