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戏曲 >> 戏曲评价 >> 生角头牌王艺华

生角头牌王艺华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之间,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王艺华已在戏剧艺术百花园中辛勤耕耘了40个年头,由当年那个仅凭对蒲剧艺术朦朦胧胧的一腔热情与幻想踏入梨园、追求人生梦想的热血少年,成长为戏路宽广、唱作俱佳、特色鲜明、集中体现蒲剧剧种特色的代表性艺术家,长期居于蒲剧男角头牌位置,为弘扬、推动蒲剧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王艺华原名王义华,年出生在万荣县裴庄乡集贤村。王艺华从小就对蒲剧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与悟性,许多唱段一学就会。加之父母给了他一个好嗓子,一副好牌面,具备了从事艺术事业的优越条件,很小就参加了学校和村里的文艺宣传队,把《红灯记》李玉和唱腔等流行唱段唱得有板有眼,激情满怀,听得家乡父老连连点头,赞不绝口。

年,13岁的王艺华考入稷山县蒲剧团举办的戏曲培训班,开始了枯燥而艰苦的基本功训练,踏上了人生的追梦之旅。慧眼识珠、决心将这个好苗子培养成才的师傅赶功心切,对他抓得紧,要求严,练功量大。常常加班加点,压腿下腰,疼得他汗水直流;拿大顶时嫌他坚持不到时间,在墙上钉了个木橛子,把他双脚往上一绑,一拿就是一个多小时。汗水、泪水把地上滴成了滩泥,练得腰酸腿疼,头晕心跳,浑身像散了架。父亲鼓励他:”要干一番事业,就要有恒心。王秀兰、闫逢春这些名家哪个不是从苦中练出来的?不吃苦中苦,难当好演员啊!“父亲语重心长的教诲和鼓励,进一步坚定了王艺华的艺术信念,他暗暗立下誓愿:一定要学出个样子,为父辈争气,为家乡争光。

从此,王艺华狠下心,铆上劲,为自己订下练功计划:不但要完成老师安排的课程,还要加班练。

王艺华所在的培训班一直跟团下乡。县剧团演出任务重,条件差。没有软毯,更没有海绵垫,只能因陋就简,在硬地板上练功。下乡演出,打麦场就是练功场,麦秸垛便是练功毯。每到一地,王艺华放下铺盖,一头扑在麦秸堆里翻小翻、踢腿、拿大顶。练累了,喘口气;摔疼了,揉一揉。跌伤出血,贴块胶布照常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艺华练功进度惊人,令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不久,剧团排练《杜鹃山》,决定让王艺华饰演杜小山。在剧中,导演要求到哪儿,他就做到哪儿,一招一式,绝不含糊。

《杜鹃山》终于排了出来,在县城公演一举撂红。王艺华扮演的杜小山最为出彩,成了稷山县城的“小名人”。稷山县蒲剧团三年学艺,使王艺华练就了扎实过硬的基本功,为以后挑大梁、担重任打下了坚实基础。此时,心高志远的王艺华心中已确立了新的目标。

年,王艺华只身寻到运城盐池岸畔的池神庙,报考地区蒲剧团。监考官是蒲剧泰斗闫逢春和导演秦学敏等名家。问他会什么?艺华说:“会唱戏,会小翻。”秦学敏说:“你就先唱一段,唱了再翻。”艺华清清嗓子,唱了一段杨子荣的“深山问苦”。那清如泉水、声遏云霄的唱腔,唱得考官们连连点头赞许。唱完脱衣欲翻时,闫逢春挥挥手说:“不翻了,你考上啦!”王艺华终于圆了进运城地区蒲剧团学戏的梦,进人心中向往已久、至高无上的艺术圣殿。

王艺华在地区蒲剧团的头一个角色是扮演小戏《渡口》中的背筐人。虽是一个没名没姓的坏人角色,表演上却前扑、小翻、抢背、对打样样俱全。没有扎实功底,根本拿不下这个角色。台下练,台上见。王艺华几年的苦功没有枉下,把角色演得得心应手,轻松自如,而且举手投足之间,无不透着一股特有的艺术灵气。

第一炮打响了,王艺华在高手如林的运城蒲剧团总算站稳了脚跟,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虚心向老一辈艺术家请教。无论安排什么角色,他都欣然接受,并且认真演好,就连跑龙套的机会也不放过。他的业师邸国栋等老师为培养这株好苗子,付出了大量心血。历经数年磨砺,王艺华夯实了功底,学到了丰富的表演技巧,练出了一副高亢激越、圆润宏亮的金嗓子,具备了肩负重任的优越条件。

传统戏的恢复,为王艺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先后扮演了《薛刚反唐》中的三月姣、《骂殿》中的大太子赵德元、《冯彦上山》中的钱郎等角色,先后为燕玉平、裴青莲、张保、梁惠芳等名家配戏,得到了宝贵的舞台实践机会,较好地完成了人物塑造。他与扮演《逼上梁山》主角林冲的师傅邸国栋同台献艺,成功扮演了花花公子高衙内,得到业内外人士好评。

在曲折的从艺道路上,万荣人聪明机敏、勤奋好学、吃苦耐劳、执著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拼搏奋斗精神,在王艺华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而临汾市霍州蒲剧团的短暂停留,使他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也深深地感受到成才之路的不易和世事的艰难。

年,在蒲苑崭露头角的生角新秀王艺华“双喜临门”。年底,在全区戏剧汇演中,运城地区蒲剧团排出老中青相结合的强大阵容,以新编历史剧《会襄阳》参演。扮演李鸿恩的王艺华扮相英武潇洒,唱腔清新流畅,表演传神大方,把人物的气质、神韵和内心世界刻画得层次分明,鲜活生动,轰动了汇演大会,获青年优秀演员一等奖。首次得到的这一全区戏剧最高奖项,成了王艺华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从此,王艺华似空中鸟、水中鱼,在情有独钟的蒲剧舞台上尽情展示着自己的艺术才华,迅速进入艺术创作高峰期。《三请樊梨花》中的薛丁山、《意中缘》中的董思白、《凤仪亭》中的吕布、《金玉奴》中的莫稽、《赵氏孤儿》中的驸马赵朔等身份不同、性格迥异的角色,均演得有血有肉、棱角分明,演一个,红一个,个个出彩,戏戏成功。

王艺华过人的才华,扎实的功底,对艺术的感悟,演戏的灵性,被来团授艺的京剧教练张明义老师一眼看中,特意为他排演了武打戏《闹龙宫》,王艺华饰美猴王孙悟空。这出戏武功套路齐全,高难技巧复杂,“十八般武艺”,皆有用场,对演员要求很高。王艺华凭着十多年苦练的讨硬功底和艺术积累,演活了美猴王。

而《闹龙宫》的成功上演,则使王艺华的戏路进步拓宽,首开蒲剧小生演“猴戏”的先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