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国 http://www.zgbdf.net/m/大部分秦腔剧目都以旦角为主角,因此旦角在秦腔表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名优秀的旦角演员应该具备唱功、做工和塑造人物三方面的功底,三者并重,缺一不可。一、唱功众所周知,舞台上唱功和做工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因此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都要从塑造人物形象出发,首先找准剧中人物的定位,利用唱腔塑造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感要做到:1、咬字吐字清晰;2、行腔运腔到位;3、情感的投入恰到好处;4、收声归韵准确。戏剧表演1、咬字吐字清晰——需要演员熟练地掌握吐字发音的技巧,做到声波不乱,字字清晰,准确无误地将唱词送到观众的耳朵里。2、行腔运腔到位——秦腔是梆子腔,音乐的节奏感强烈、规律进程可循。演唱中要做到不脱节奏,不吃梆子。民间戏剧表演艺术家3、情感的投入恰到好处——“情”是戏曲的灵魂。演员的演唱首先要感动自己,继而才能感动观众。这就要掌握好尺度,过于平和、过于激动都达不到感人的效果。4、收声归韵准确——演员在演唱时做到以字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语言与音乐曲调很好地融合,真正达到“以字行腔,字正腔圆”的境界。严格按照“十三辙”收声归韵的方法,保持秦腔语言的特色和韵律,将唱腔完成得干净利落。戏剧表演艺术家秦腔的声腔有抑扬顿挫、吞吐收放等特点,即便是同一句唱词声腔处理得不同,演唱的效果也不同。比如《洪湖赤卫队》“牢房”一场中的“为了党愿将热血洒疆场”一句,如果气口掌握得当,高音区拖得圆润,就能达到慷慨激昂的效果。如果力度掌握得当,就能达到斩钉截铁的效果。唱腔要与人物性格、情绪紧密融合,首先演员要挖掘出自己声音的潜质,找准自己声音的特点再结合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结合人物的情绪,给观众有一种人物发自内心的声音传递。戏剧表演二、做工旦角要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必须具有深厚的功底。因为戏曲表演的写意性,需要演员结合人物的性格、情绪、角色在舞台上的行动线,在表演中灵活运用表演技巧和程式动作,给观众优美动人的姿态和体态,传递人物的思想情绪,使观众直观地、深刻地感受角色在剧中的作用。旦角的做功首先要与塑造的人物形象相融合。《状元媒》里的柴郡主、《窦娥冤》中的窦娥、《十五贯》里的苏戌娟虽然同属旦角范畴,但她们的气质、做派、待人接物等形象完全不同。柴郡主是郡主,从小受过良好的皇室教育,骨子里浸透着高贵的气质。窦娥出身于书香门第,知书达理。而苏戌娟则是小家碧玉。所以在做功的时候要严格遵循她们的性格特征,就是一举手、一抬足、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要与人物性格相吻合。要是将柴郡主演成苏戌娟,或是将苏戌娟演成窦娥都是错误的。戏剧表演三、感觉塑造人物的感觉来自对人物性格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物情绪的把握与彰显。一百个演员会将同一个角色塑造出一百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因为每个演员自身的社会背景、年龄、形象、性格、认知水平等都不一样,所以理解和表现出来的东西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永远不会变,那就是要塑造出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因此必须从自我出发,分析完剧本后首先问自己,你被感动了吗?你将自己带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了吗?使自己对剧中人物从好奇、理解上升到感动,从而与之产生共鸣。对人物的理解和展示到了一定高度时就出现“韵”,这包括身韵、神韵和意韵。身韵:是将内心的感觉延伸到肢体、眼神、表情。神韵:是指表演风度的韵致,也指人物性格的韵味。意韵:是指塑造人物形象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和情感。表演有了韵,就能将观众带入意境。戏剧表演总之,一个演员的唱腔、做功和塑造人物的感觉三者缺一不可。我们青年演员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竭尽全力开发自己的潜力,为观众塑造更多、更真实、更精彩的秦腔旦角形象。参考资料:《中国戏剧史》作者简介:本文系作者小智畅聊历史的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