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历经坎坷培养戏曲人才

河南省许昌市有一个专门培养戏曲人才的学校,这就是许昌戏曲学校。几十年来,许昌戏曲学校为许昌地区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戏曲表演人才,被人们誉为许昌地区培养戏曲人才的“黄埔军校”。

#戏曲长廊#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如今,许昌戏曲学校已经并入许昌工商管理学校,但过去那些许昌戏曲学校的人和事,依然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那么,许昌戏曲学校培养了哪些知名演员?学校筹办中有哪些故事?年4月6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图片由百度正版图库提供

人才匮乏,筹办许昌文艺训练班

据《许昌戏曲志》记载,许昌戏曲学校始建于年,是当时河南省成立最早的三所中等艺术学校之一,开设有豫剧专业课和文化课。年,由于三年自然灾害,许昌戏曲学校被迫停办,许昌专业文艺团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人才断档期。

“当时,剧团中最年轻的演员已经30多岁。有一年,排演革命样板戏《红灯记》的时候,团里没有合适的演员饰演铁梅。”时任许昌地区文化局艺术科科长刘松盛说,年,许昌地区文化局党组提出筹办许昌文艺训练班,招收了六七十名学员,从根本上解决了剧团青黄不接的问题。

“招生对象为10岁至15岁的在校中小学生,录取程序为初试、面试、复试。招生名额为60人,实际招收62人,后来又通过协调得到10个名额,遂按名额数招生补齐,最后共招收72名学员。”刘松盛说。

许昌文艺训练班开设在了杨水才家乡

据琚同寅撰写的《许昌戏曲学校恢复前后》一文记载,许昌文艺训练班计划在原许昌戏曲学校旧址办学,以便教学、排练。但是,许昌戏曲学校停办之后,校舍已经被几个剧团占用。最后,许昌地区文化局党组决定,走出市区,到农村选择办学地址。

刘松盛回忆,那时候,正是全国人民学习许昌县桂村乡水道杨村党支部副书记杨水才的年代,许昌地区文化局党组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将许昌文艺训练班开设在水道杨村。

年10月3日,许昌文艺训练班在水道杨村的一间简陋的大仓库里举行了简单的开学典礼,正式在水道杨村扎根。

刘松盛回忆,大仓库被划分为三部分,中间为教室和训练场地,仓库两边为男女学员住地。“师生吃水,要到米远的村内拉水,拉运一次水,往返需要两个小时。师生们洗衣服就用杨水才带领群众挖的坑塘里的水,坑塘里的水咸,不能饮用,但可洗衣服。”刘松盛说。

《许昌文史资料》记载,许昌文艺训练班学员分为豫剧、越调、声乐3个班,老师分为3个教研组。老师从戏曲的唱、念、做、打抓起,学员苦练基本功。虽然学习、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是学员们学艺的劲头很大,在田野里、土岗上,经常能看到学员吊嗓子的身影。

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学员们在腿功、腰功、踺子功、唱功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

后来,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许昌文艺训练班排演了《一把嫁接刀》等小戏,把学员学到的东西融入人物塑造、舞台设计、音乐编排等舞台程序中,让学员逐渐领略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

年初,由于教学和排练的需要,许昌文艺训练班又迁到许昌地委党校院内。

年许昌戏曲学校恢复办学

《许昌戏曲学校恢复前后》一文记载,年8月起,许昌文艺训练班的学员连续奋战45天,排出了传统折子戏《挡马》《盗仙草》《断桥》和现代戏《山村兽医》。后来,这四部戏在许昌地区人民剧院公演,许昌地委领导到场看戏后高兴地说,许昌文艺训练班办得好。

“这四部戏连续演了半个月,场场爆满,观众反映很好。”刘松盛回忆说,当时,河南省文化厅领导看过戏后说,许昌文艺训练班办出了水平。

随后,刘松盛向许昌地区文化局党组进行了详细汇报,明确提出要尽快复办许昌戏曲学校。许昌地区文化局党组经过研究,向许昌地委递呈了《关于恢复许昌地区戏曲学校的报告》。这个报告呈上之后,许昌地委很快进行了批复。年年底,许昌戏曲学校正式恢复办学,许昌文艺训练班的72名学员成了许昌戏曲学校复办后的首届学生。

许昌戏曲学校恢复办学后,又连续排出了《三岔口》《三哭殿》《白蛇传》和《虹桥赠珠》四部戏。后来,许昌戏曲学校将原文艺训练班越调班、豫剧班的学员分别派到许昌地区越调剧团、许昌地区豫剧一团实习,这些学员逐渐成为剧团的骨干力量。

年,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许昌戏曲学校专门邀请京剧名家刘鸣堃,对《三岔口》《虹桥赠珠》等戏进行指导。当年10月,许昌戏曲学校到河南人民剧院演出《三岔口》《虹桥赠珠》等戏,获得成功,并引起轰动。“原定演出3场,后又改为8场,场场爆满。”刘松盛说。

刘松盛回忆,演出结束后,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专门来到台上,紧紧握住许昌戏曲学校小演员们的手,一个劲儿地向他们表示祝贺。豫剧四大名旦之一的闫立品,在观看完许昌戏曲学校的精彩演出后,以《喜看艺苑新花开》为题,在《河南日报》发表文章,盛赞许昌戏曲学校培养的优秀小演员艺术水平高。

时光荏苒,岁月不居。如今,当年在省剧院主演《铁弓缘》的马丽君,主演《三岔口》的张立,在《三哭殿》中扮演长孙皇后的王惠君,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戏曲表演艺术家。(许昌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冯子建)(原载于年4月8日《许昌晨报》4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