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之子李占武用三部戏曲讲述运河古今

大运河为沧州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丰盈着两岸人们的生活,也给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泊头退休干部李占武历时一年创作出“大运河文化”系列戏曲剧本三部曲《运河赏花》《运河女儿》《运河家园》。这三部曲涵盖流行于沧州大地上的京、评、梆三个剧种,其中的梆子还结合了船工号子,号称“号吼梆子”。这三部曲,或取材于运河民间传说,或取材于真实故事,体现了创作者对运河的感情和情怀。

“这是我献给大运河母亲河的礼物。”李占武说。

大运河的诱惑和戏曲的缘分

年,李占武被借调到当时驻扎在泊头大运河西岸的交河县桥闸指挥部工作两年。每天工作之余,都要沿西河堤跑上两大圈。晚上,当地的京剧票友们围拢在运河边的大柳树下吹拉弹唱。因为从小喜欢戏,李占武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在京胡的伴奏下,唱上几段样板戏,铿锵有力的京腔京韵随着运河水流淌至远方,而他也收获了快乐。

年,李占武改编的“活报剧”《买“爹”去报销》参加河北省商业会。那是他第一次搞戏剧创作。很多年以后回忆和大运河、戏曲的缘分,如今已66岁的李占武,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40多年前那些美好的夜晚。

李占武是泊头市西辛店乡黄铁房村人。他爷爷是西河大鼓的三弦伴奏琴师,在父亲6岁时就去世了。父亲会拉京胡还会制作京胡,在他6岁时也去世了。在他的记忆深处,戏是他和未曾谋面的爷爷与印象模糊的父亲唯一的沟通方式。有戏的地方就有他。听见锣鼓响,他的心就动了,不由自主地追着戏班子到处看戏。

参加工作后似乎与戏绝了缘,他有近40年几乎没有碰过戏。中间只有年是个例外。那一年,他创作的小戏《打香油》在京津冀演出达多场。

年,李占武退居二线后受邀到北京某文化传媒公司工作。“在北京这些年,最大的收获是每天晚上能看戏。”那时他成了梅兰芳大剧院、长安大剧院的常客,买最便宜的票,观摩不同剧种的戏曲艺术,他像海绵一样,努力汲取着戏曲的营养。

年,他在沧州参与策划现代评剧《紫花丁》,戏曲创作的激情再次破土而生。从年开始,他接连创作了《公媳易嫁》《中国好人》《医院》等多部大戏的剧本。

三部曲背后的文化创意

随着大运河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占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0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