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指导,《电影艺术》编辑部主办的沪剧电影《雷雨》观摩研讨会举行。影片导演梁汉森,制片人、上海新文化影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璐,上海沪剧院党总支书记吴巍,以及中国电影评论协会名誉主席李准,中国电影评论协会主席仲呈祥,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等嘉宾出席了研讨会,深入研讨了影片的戏剧结构与艺术特征,并共同探讨了沪剧电影与戏曲电影的历史与传承。
历经近两年的筹备与炮制,沪剧电影《雷雨》于今年8月27日上映,上映首周便突破了戏曲电影预售票房记录及首映日票房记录,截止目前,影片在网络购票平台上的“想看”数位列戏曲电影排行榜第一。
作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剧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项目,及促进上海电影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沪剧电影《雷雨》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代表性传承人茅善玉、陈瑜,著名沪剧演员朱俭、王明达、洪豆豆、钱思剑、金世杰、凌月刚主演。
早在年,沪剧《雷雨》一经问世便收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自此,沪剧变成了《雷雨》的最佳演绎体裁之一,到了年,由宗华改编的沪剧《雷雨》于人民大舞台上演,这一场演出云集了当时沪剧舞台上最有影响力的明星,阵容强大,为沪剧界前所未有之盛会,史称“名家大会串版沪剧《雷雨》”。
年适逢“名家大会串版沪剧《雷雨》”公演60周年,上海沪剧院携手上海新文化影业打造实景沪剧电影《雷雨》,特邀著名导演梁汉森执导,旨在通过亮相大银幕来纪念沪剧史上的经典一幕。
将经典沪剧拍成电影,为叱咤舞台的主演们带来了从艺生涯中的挑战。为了引领演员们自舞台走进银幕,导演梁汉森以虚实结合的电影表现手法,着力塑造了繁漪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以繁漪的视角揭示了周家两代人的爱恨纠葛。
导演梁汉森表示,曹禺大师创作的话剧《雷雨》是中国戏剧史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它以强烈的戏剧冲突向世人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余毒对人格的磨折,唤醒了人们对旧社会的反抗精神与对新时代的向往。沪剧电影《雷雨》不仅保留了舞台版本中“盘凤”“吃药”“花园会”“撕支票”“四凤独叹”“五重唱”等经典唱段,通过实景拍摄再现了一个真实的周公馆,并展现了许多在舞台上未充分展示的原著中的经典场面,例如翻译雨夜尾随周萍,四凤、周冲双双触电而亡的场景。
梁汉森表示,沪剧这一上海“乡韵”在江南已传唱百年,此次由上海沪剧院带来的实景沪剧电影《雷雨》,是沪剧艺术通过院线电影这一普及全民的艺术载体,将戏剧经典以申曲风韵娓娓道来的一次突破性尝试。希望可以让更多观众感受到沪剧的魅力。
与会专家们都对沪剧电影《雷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影片忠于原著,不仅保留了《雷雨》原作的戏剧结构、人物塑造和美学调整,更延续了作品本身的思想价值取向。影片选择以繁漪的视角展现,更体现《雷雨》的灵魂;在故事情节上进行了合理的删减,加上沪剧名家茅善玉及一众优秀沪剧演员的演绎,使得影片节奏流畅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戏曲与电影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平衡。
中国电影评论协会主席仲呈祥评价道:沪剧电影《雷雨》通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彰显了沪剧的审美优势和审美个性,又保留了《雷雨》原作的戏剧结构、美学特种和价值取向,这样兼具戏曲和电影艺术性的影片,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值得让广大观众尤其是学生们观看,感受艺术的熏陶,多一些这样的优秀作品,戏曲何愁不能繁荣。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评论本片是一部艺术水准上佳的戏曲电影,无论是对于传统戏曲的观众,还是叙事电影的观众,影片都提供了独特的审美体验。戏曲电影的意义在于戏曲文化的表达,在美学意蕴中体现文化自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肖扬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