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第一次有了连环画皇帝亲自做代言

「本文来源:杭州之声」

从大禹分九州那时起

就注定了杭州是一座不曾寂寞的城市

在这片江南水乡

王侯将相挥斥方遒

文人墨客吟咏风雅

商人掮客奔走繁忙

杭州在和其他城市的交往中

造就了今天的百味融合

让我们乘着岁月的河流

走进杭州的“朋友圈”

《钱塘朋友圈》

新书上线

作者简介

李柯薪,年生于四川绵阳。考拉看看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专职作家,成都人文平台“蓉漂”首席主笔。专注于哲学历史研究,忠于写作有温度的文字。

张奕,年生于重庆开县。考拉看看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签约作家,专栏作者。与人合著《勇者激扬——褚时健传》。

杭州人第一次有了连环画

播讲

FM89杭州之声主持人李禹彤

在明朝中晚期,杭州已经发展成为了经济繁荣的大都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时的杭州人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在温饱之余开始追求文化、娱乐等精神方面的消费,这也导致了小说、戏剧、话本的大量涌现。

但杭州市面上的书籍多为一色印刷,看久了难免觉得单调,湖州来的文人凌濛初改变了这一切。他改进了印刷技术,印出了彩色套印本,装船来到杭州售卖,一举抢占了杭州市场。书中写道:

凌濛初带领家族改进了印刷技术,研究出了一页多版分次印刷技术,印出了精美的朱墨、三色、四色、五色套印本。他还特地印了许多戏曲、话本小说。凌濛初自己也在写话本,也将自己写的这些书用套版刻印出来。

这些书印出来后,凌濛初便用船装着运到杭州售卖。他想着,杭州人多,买书的人肯定也多。自己这套版印刷的书这么精美,必然畅销。

没想到,凌濛初的套色印刷书籍一出,“无论贫富好丑,垂涎购之”,一举抢占了杭州市场。这才三天,凌濛初从家中带来的一船书都卖得差不多,他高高兴兴地准备启程回湖州了。

由于凌濛初的套版印刷书籍实在卖得太好,抢了杭州其他书商的生意,他们纷纷找到凌濛初学套版印刷技术。在凌濛初的带领下,湖州套版印刷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越来越精美。后来,杭州市面上卖的几乎都是由湖州套版印刷技术刻印出来的书。

由此可见,杭州的文化兴盛即离不开时代的进步,也离不开商贾们的与时俱进。

一条纽带牵起南北缘分

北京、杭州,两座城市在布局上形成一南一北错落繁荣的城市。追溯历史,要归功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运河如一条纽带,联接起了南北之间的缘分。

中国大运河区位图

在元朝时,北京名叫大都,是一朝之都。而曾身为南宋都城的杭州,此时是南方最大的商业中心,中外货物都需要在这里转运至大都,南来北往间,杭州与北京的关系日益紧密,文中提到了一个数据:

为了更好地把江南地区的物产运到大都,从大都到杭州还建有大量站驿,用于官差休息和货物的日常转运。根据统计,每日使用马车与驮马载运杭州生丝到大都的频次,不少于一千次。

清朝时,杭州更像是北京的后花园。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都曾多次来到杭州巡视检查,这也让杭州正式成为江南水乡的代名词。

清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十二,乾隆第三次南巡,此次南下恰逢黄河爆发水患。途经受灾区域时,他下令拨款赈灾、并统领当地官员全力抢修。等他来到杭州巡查时,不免就对周边运河、海塘情况更为重视,书中写道:

他到达海宁(今浙江海宁)的第一件事就是查阅海塘,结果不出所料,其中诸多河道都存在着安全隐患。他便命人立刻修缮老盐仓一带的柴塘。此塘有方圆百余里,当地实在资金有限,无力承担,乾隆就出资维修,走时还另拨一笔钱用于日后维护。

频繁的皇家活动使北京与杭州的交往更密集。不管是元朝时,南来北往的商贸交流,还是清朝时,康熙、乾隆的多次南巡,都从各方面促进了两地百姓的民间交往,开创了一南一北的盛世格局。直到今天,似曾相识的南北交流与碰撞仍然每天都在上演。

《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

“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是一套旨在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读物,坚持“讲故事、轻阅读、易传播”,充分呈现时代特色、全域特色、故事特色、开放特色。

整套丛书包括一部专著和十个系列一百余册图书,内容涵盖城史文化、山水文化、名人文化、遗迹文化、辞章文化、艺术文化、工艺文化、起居文化、风俗文化、思想文化等方面,既有全面展示,又有亮点凸显。

为了吸引更多读者尤其是年轻受众,丛书一改以文史专家为主要作者的习惯做法,邀请省内外作家担任主创团队,组织文史专家、文艺评论家把关提升,以丰富的历史故事承载优秀传统文化,以细腻的对话和情节蕴含优秀文化思想,但愿成为一套令人开卷有益、爱不释手、喜欢推介的好书。

杭州之声播出时间

每天上午9:30—10:00

晚间22:00—22:30

频率:FM89

供图:优秀传统文化丛书编辑部

编辑:傅嘉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