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德明清戏曲序跋纂笺编著自讼

《明清戏曲序跋纂笺》一书出版后,我心里一直惴惴不安。其实,自从年7月最后一次校稿完成,交付出版社编辑终校开始,这种惴惴不安的心绪就一直缠绕着我,几乎无法摆脱。因为我心里非常清楚,即使再小心、再认真、再仔细,书稿还会留下诸多错讹。就像我们在“后记”里说的:“学术研究恐怕终究只能是一种‘遗憾的事业’。”

《明清戏曲序跋纂笺》,郭英德、李志远纂笺,人民文学出版社年5月版。

有句老话,说是“无错不成书”。无论你多么谨慎小心,一本书要想做到“万无一失”“完美无缺”,都无异于“痴人说梦”。我们只能希望这些错讹像美貌的少女脸上的“痘痘”,而不至于像赳赳武夫脸上的刀疤。

当然,“无错不成书”绝不能成为图书作者自我宽慰的借口。孔子在《论语·公冶长》中说:“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在学术研究上,我们应该是这样的“内自讼者”,于是我写下这篇《编著自讼》。

我们曾经信誓旦旦地表明,要“重新整理古代戏曲序跋文献,增补遗漏,纠正讹误,注明版本,详加考订,为学界提供丰富全备、信实可靠、足资实用的古代戏曲序跋文献”[1]。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为明清戏曲序跋的整理确立了四项原则,即要完整全备,要信实可靠,要丰富翔实,要明晰实用。并且现在看来,虽然我们在编著过程中自始至终努力坚持这四项原则,但结果并未能完全如愿,更谈不上“诸事胜意”。

就完整全备而言,同蔡毅的《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吴毓华的《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两部著作相比较,《明清戏曲序跋纂笺》收录的明清时期的戏曲序跋条目增加了多条,总数达到多条,其中不乏一些非常珍贵、少为人知,甚至未为人知的序跋文献资料。

为了搜集明清戏曲序跋文献,我们的确是尽力了。但是,正如我们在“后记”里说的,仍然不乏遗珠之憾。有的是在项目结项之前,研究者早就发现的戏曲序跋,却与我们失之交臂,例如:

清康熙间刻本林以宁《墨庄文钞》,收录《玉尺楼传奇序(代夫子)》,系为胡吉豫传奇作序,见张增元《明清罕见戏曲存目二十种》[2];清晖阁主人张兴载撰旧抄本戏曲跋文,见周绍良《记孤本戏曲〈如意册〉〈万年欢〉与〈银河曲〉》[3]、刘汉忠《旧抄本〈银河曲〉跋者张兴载》[4]。

《玉尺楼传奇序(代夫子)》

承蒙《文献》杂志编辑部厚爱,赠送《文献》三十年(—)光盘,收录这30年里《文献》杂志的所有文章,检索、阅读都很方便。可是我竟然如此粗心,没有查阅这几篇文章!

此外,还有浙江图书馆藏抄本《梅影楼》传奇卷首与卷末,有王廷鉴《梅影楼》传奇的数篇《题词》和《梅影楼后序》,见汪超宏《浙图藏稀见清人曲作四种考略》[5];咸丰元年()秋刻本《芙蓉楼传奇》卷首,有张衢《无题二首》并注,见黄胜江《清中叶文人曲家剧作稽考四题》[6],等等。

有的是在项目结项之后,研究者新发现并披露的戏曲序跋,如抄本《复庄今乐府选》中,有姚燮为诸多剧目撰写的跋语,见陈妙丹《〈复庄今乐府选〉详目》[7];黄金台的《灵台记填词》卷首,有《前言》及《题词》等,见王汉民、李在超《六位清代戏曲家生平考述》[8]和朱雯《稀见清代传奇剧本〈灵台记〉叙论》[9];明崇祯八年()金阊文喜堂刻本《南曲全谱》卷首,有沈怀祖《南曲谱序》,见谭笑《新见〈南曲全谱〉吴尚质修订本考略》[10];等等。

《明清传奇综录》

当然肯定还有许多未经研究者发现的序跋,“藏在深闺无人识”。近两年我正在修订《明清传奇综录》一书,到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查阅善本戏曲,就发现了一些书稿未收录的序跋。例如,清抄本戴春龙《双奇遇》传奇卷首就有多篇序,相当珍贵。所有这些,都只能留待今后,与学界同人一道拾遗补阙。

就信实可靠而言,《明清戏曲序跋纂笺》纂录的戏曲序跋资料,均于正文之末一一注明原文所依据的版本。遵循文献整理的基本规范,为了有效地保证文献资料的可靠性,纂录资料必须采用最早的或最好的版本作为底本,以确保资料的准确可信。因此,我们尽可能到各公私图书馆调阅戏曲文献原本,复印或扫描相关序跋,作为录校的底本。

但是限于种种条件,我们需要的许多戏曲文献,不得不借助于近数十年来影印出版的大型戏曲文献丛刊,凡此我们大都在版本出处中加以说明。

这些大型戏曲文献丛刊,包括《清人杂剧初集》()、《二集》(),《古本戏曲丛刊初集》(—)、《二集》(—)、《三集》(—)、《四集》(—)、《五集》()、《六集》()、《七集》()、《九集》(—),《善本戏曲丛刊》(第一辑至第五辑,—),《不登大雅文库珍本戏曲丛刊》(),《日本所藏稀见中国戏曲文献丛刊》第一辑()、第二辑(),《郑振铎藏古吴莲勺庐抄本戏曲百种》(),《古本〈西厢记〉汇集·初集》(),《国家图书馆藏〈西厢记〉善本丛刊》(),《哈佛燕京图书馆藏齐如山小说戏曲文献汇刊》(),《傅惜华藏古典戏曲珍本丛刊》()、《傅惜华藏古典戏曲曲谱身段谱丛刊》(),《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程砚秋玉霜簃戏曲珍本丛刊》()等。

《古本戏曲丛刊》十集

这些大型戏曲文献丛刊的影印出版,为我们搜集、整理戏曲文献序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熟悉古典文献学的学者都心知肚明,影印本与原本在版本学上的价值是不可等量齐观的,其准确性和可信度更会大打折扣。

如果所有明清戏曲序跋都能根据原本而非影印本录校,这才能在“信实可靠”这一点上具有坚实的基础,可是我们没能、当然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此外,还有一些戏曲序跋资料抄录自学界同人撰著的著作或论文,因为无法查阅原本,最终也无法校核文字,实在可惜。

古典文献序跋的整理,还面临着一个难以逾越的困难,就是文字辨识。大量戏曲序跋是手写上版的,甚至是稿本或抄本,其中不少序跋使用行书、草书、篆书等字体书写,这对文字辨识造成极大的障碍。

有的序跋,书写者的字体如行云流水,潇洒自如,经过我们好几位读者的辨识,也难以一一识认。例如,明崇祯间傅一臣的《苏门啸》,包含12部杂剧作品,卷首的金堡《序》,以及傅一臣的《义妾存孤跋》《钿盒奇姻跋》,有几个字经过我们和黄仕忠先生多次辨识,好不容易才解决了大部分的疑难文字,但至今还有几个字,仍然没有把握准确识认。

《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

此外,如明崇祯十二年()胡世定、唐云客刻本《校正北西厢谱》卷首邹律《北西厢谱序》,清乾隆间和邦额的《一江风》传奇卷末恩普《后序》,都用草书书写,经过我们不懈努力,最终仍有几个字无法辨识。

蔡毅的《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和吴毓华的《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在草书文字辨识方面都吃了大亏,造成许多文字或标点的讹误。我们非常清楚,虽然我们在整理明清戏曲序跋时,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除了实在无法辨识的文字以外,肯定还有一些其他的文字讹误。

为此,我曾经萌生过一个“奇思异想”,也一直就此跟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协商,看看能不能将我们搜集到的戏曲序跋资料底本的图版,上传到出版社的“云端”,在书稿出版时,至少在每一条以行书、草书、篆书等字体书写的序跋文献之后,附上一个图片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