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上,他们一身古代打扮咿咿呀呀唱历史;生活中,他们亦是潮流时尚的“小仙女”“小鲜肉”——当代戏曲青年,背靠历史基奠,面朝时代洪流,这些年轻的传统文化传承者,正带着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奔跑在“破圈”路上。
奇思妙想,戏曲也有如此“玩儿法”
现在,天津评剧院青年演员齐梓路的抖音账号已经有1.8万粉丝。不过,两年前刚开始拍短视频时,她还处于懵懂状态,拍了几条都不太成功。
“相较于我们习惯的舞台节奏,网络短视频的节奏更快,内容上更要‘直给’。还要了解流行的视频形式,再把戏曲的优长和特色融进去。”碰壁后,齐梓路慢慢找到一些“网感”。
于是,经过前期精心筹划和辛苦拍摄制作,齐梓路的“水袖天津”短视频新鲜出炉。巧妙的镜头语言,既展示了戏曲水袖绝活,又带大家欣赏了古文化街、鼓楼等津门美景。这样的“玩儿法”,引来许多网友点赞,惊叹传统艺术之美。
齐梓路拍摄“水袖天津”短视频付出有了收获,齐梓路特别开心。而且,这种开心和舞台上收获掌声的开心不一样——是一种“破圈”的兴奋。
此后,齐梓路又拍了很多短视频,有水袖、手绢等技巧的展示或教学,也有化妆、卸妆等幕后揭秘,渐渐地还开起直播,用网络新手段宣传戏曲。
戏曲青年总有奇思妙想。京剧的拖腔难唱,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的彭芳宇有妙招:把婉转变换的声腔,画成直观的波浪图案。前不久,彭芳宇发了一段自己在老年大学画波浪图案教唱的短视频,点赞数很快破万。有网友称赞图案“好用”,也有网友调侃图案“像心电图”,更有人直接“点菜”,想让彭芳宇再画其他难学的唱腔。大家喜欢,彭芳宇录短视频更有动力。
为戏曲发出洪亮正声
当传统戏曲走在娱乐方式多元的时代,当古老艺术交到年轻人手中,戏曲青年们又是怎么想的?
“我有个根深蒂固的想法:我这辈子就是唱戏的,就是忠于舞台。我觉得每个戏曲人应该都是如此。戏曲是值得坚守的中国文化,更需要我们用年轻的方式弘扬。”齐梓路袒露心声。
在这个过程中,齐梓路也有困惑。“我拍过一段唱京剧的视频。我是评剧专业,京剧唱得根本不过关,视频形象上也没什么装扮,就是闭着眼边敲节奏边唱,比较随意。其实从专业角度讲这个视频很一般,但因为有娱乐性,很快就有两万多点赞。”
平衡“娱乐性”与“专业性”,是戏曲青年思考的问题,他们更担忧的是一些“流量”对戏曲艺术的误读、误解。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小生演员刘佳朋有一段亲身经历:“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挺火的人介绍京剧小生真假声结合唱法的由来,其解释是‘演绎男孩变声期的音色’,但实际上小生的行当年龄是在男孩变声期之前,小男孩声音比较高昂,又为了区别于女声,才用真假结合的唱法。我就发评论,感谢他宣传京剧的同时,也做了一些正确解释。可我的影响力没那么大,最终被淹没在评论之中。”
彭芳宇、刘佳朋玩转新媒体
面对这样的无奈,刘佳朋觉得戏曲青年更要站出来。“我有一个小梦想,就是把自己的账号做好,在网上能有更多的话语权,这样才能为京剧发出更大的、正确的声音。”
放眼网络,戏曲根在舞台
为了梦想,刘佳朋努力着。他在B站发布的“京剧演员在家的日常”“当《王者荣耀》吕布会京剧”等视频,激发了不少网友对戏曲的兴趣。当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与新媒体了解戏曲,戏曲青年们也直言:更希望大家走进剧场看戏。
在戏曲青年的努力下,从网络到剧场的转化也悄然生发。有一次,齐梓路的直播间来了个网友,一进来就频刷礼物,细聊才知,这位网友在北京,此前已来天津看过她的几场戏,《茶瓶计》《花为媒》等如数家珍。还有个网友,每次看齐梓路的戏都买第一排的票,理由是:“方便给你叫好打气儿。”
便捷的网络,让观众和演员之间的桥梁更宽敞。齐梓路说:“我们走出去,是想让更多人走进来。‘破圈’之后,终究要回来。因为归根结底,戏曲属于舞台,我们的根在舞台。”
这几天,彭芳宇没怎么发抖音,因为她正在潜心投入一台专场演出的排练。面对网友们的“催更”,彭芳宇也期待着,能跟网络上的朋友们在剧场相见……
来源:津云审核:王韶云
编发:王安
素材整理:王安、陈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