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增长55的幸福滋味农民日报

广西日报

-08-:43广西日报官方帐号   

产业旺 创新扶贫模式能致富

“分红多的村有两万多元,少的也有好几百元。”近日,龙州县水口镇党建引领边贸促脱贫暨兴民互市贸易合作社第二季度分红活动举行,水口镇共宜幸福家园社区干部潘玉强兴高采烈地介绍,作为全县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本次分红涉及5个边境乡镇26个村,参与群众达1.7万余人,分红近48万元。

该社区占地亩,共建设25栋楼。其中,15栋楼用以安置贫困户,目前共安置户人。龙州县推行“大党委”制,探索“易地搬迁+边贸扶贫+驻边守疆”促脱贫模式,实现党建引领群众增收脱贫、守边固防和兴边富民良性互促。“对新进驻安置点创办扶贫车间的企业,县政府免除两年租金,为社区优先提供至个岗位,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潘玉强说。

在武宣县桐岭镇瓜果飘香种养循环产业扶贫示范区,哈密瓜藤正“疯狂”生长,十几位村民忙着将瓜藤扶苗上架。“年我以3万元入股合作社,年就获得元分红,加上获得1万元产业补贴,当年就脱贫了。现在感觉干劲十足。”贫困户、兴农哈密瓜专业合作社股东韦恒焦一脸幸福。

隆安县创新打造出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金穗模式”,让村民尝到了产业扶贫的甜头,激发了其“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依托当地标准化香蕉产业,金穗公司集中经营,通过“公司承租+发包”型和“公司+产业联盟”型两种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获得“地租+承包工资”和“基本价+超额分成”收益,实现了企业与农户双赢。加入该模式的当地果农人均收入达元。此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小山村正向着新型城镇化迈进。

立足“中国大蚝之乡”资源,近年来钦州市通过实施大蚝特色产业提升工程,扶持养殖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开展深海大蚝标准化吊养示范,落实健康技术措施,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年全市大蚝养殖面积15万多亩,产量27万多吨,大蚝苗种及养殖产值突破30亿元,养殖面积、产量、苗种生产在华南地区均排第一位。全市初步建立育苗-养殖-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并通过技术推广、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带动,每年为海陆运输业增加多万元收入,带动休闲渔业、旅游业增加收入多万元,带动周边多户大蚝养殖户户均年收入30多万元。

钱袋鼓 三产融合奔小康

“虽然是淡季,但60多间民宿全住满了,光一天营业收入就有几千元。旺季不接团,只接散客,价格还可以翻一番。”北海市石桥塘特色风情村园区负责人李青说。位于主干道交汇处的平阳镇石桥塘村,交通便利,是当地有名的“花卉村”,全村及附近共有多户农户种植花卉苗木,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地。

近年来,平阳镇党委、政府对村庄环境进行提档升级,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力度,并筑巢引凤,采取“党组织+议事会+公司”的合作方式引进企业共同开发民宿旅游,按约定比例进行分红。年,仅通过民宿乡村旅游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达12万元。

山上有寨,寨中有湖,山下有洞,洞中有河,特色风景连成一体——是陆川县珊罗镇田龙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村内种有1多亩韭菜,拥有“珊罗”注册商标的产品畅销两广地区。近年来,珊罗镇通过对全村乡村风貌的全方位提升建设,万斤石窿酒、千亩韭菜田,依山傍水而建的山庄、民宿等,打造出“醉美珊罗”品牌,外出务工的人们纷纷回乡创业,将独特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美丽宜居新村建设典范。

“自治区文明村镇”“崇左市宜居乡村建设星级示范村”“龙州县产业发展红旗村”……一面面锦旗和牌匾,见证着广西龙州县扶伦村的脱贫成效。在该村板端屯提督山下,有座巨大的喀斯特天然溶洞,因开阔可跑马而得名。然而过去村民们守着资源却找不到致富方法,年以前人均年收入3元,全村70户人有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发生率高达41.4%。

年10月,在后盾帮扶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带领下,板端屯召开了全屯群众大会,参与外出考察学习的村民们纷纷现身说法,呼吁大家自筹资金成立公司,结合生态乡村旅游自主开发跑马洞景区。“撸起袖子加油干!”70户村民以1万元为1股,每家每户入股1股-2股不等,自筹资金多万元,成立旅游开发公司,以“公司+农户”的运作方式,引导全体村民自发投工投劳,掀开建设跑马洞溶洞旅游产业的大幕。经过3年开发,如今跑马洞景区逐步走向吃、住、玩等功能齐全的产业化发展方向。年春节景区收入突破80万元,全屯村民除了每户每股分红元外,公司还优先安排贫困户参与景区务工,直接带动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于去年底全部脱贫摘帽。

精神足 新时代文明之花遍乡村

“小康生活真正好,芝麻开花节节高,山歌当酒又当茶,欢迎大家到我家……”7月21日,来宾市武宣县雅度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场人声鼎沸,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正在当地热闹举办。

地处北回归线上的雅度村,村前青山秀丽,长年葱翠,村里新建的柏油巷道洁净宽敞,纵横交错,污水全部通过地下管网排走;各家各户房前屋后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随处可见。占地十余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场,绿树成荫,周边活动长廊、篮球场、足球场一应俱全,成为村民劳作之余的主要休闲场所。

“松梅左右哪居中?节茎虚心拂上空。叶茂枝繁齐竞舞,常年翠绿挽清风。”这是平南县大新镇村民王北生的诗意晚年。近年来,大新镇文广站相继组建了老年大学、文联、文艺社团3个文化活动平台,每年开展若干场中小型诗书画展览,举办文艺和牛歌戏等惠民演出,还有知识讲座和政策讲堂等,全镇13个行政村都拥有自己的村级文艺队,当地群众可随时参与其中,乐享富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生活。

以文化人,以文育民,新时代文明之花开遍八桂乡村。南宁市青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成风化俗的目标,通过融合辖区文化站、文化馆、纪念馆、图书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文化服务平台,通过多样化文明实践活动,如戏曲进校园、戏曲进农村、专家辅导培训、道德模范宣讲、公益电影放映、歌舞表演等,将文化送往千家万户,孕育“青秀民间文化”品牌,实现城乡“周周有演出、处处有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截至目前,青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开展了0多场活动,惠及人数达80多万人次。

位于玉林北流市西埌镇田心村的广西美丽乡村设计院,秉承“把规划还给乡村,把设计还给农民”理念,打造出农民参与的设计院,并研究形成从规划、设计、施工、维护全流程的乡村建设体系,以及群众动员和组织方法。“设计院把培养乡村设计师和工匠作为最重要职能,与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未来将成为集乡村设计服务、乡村建设体系研究、乡村建设人才培训、乡村工匠、返乡创业基地、乡村文化展览传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振兴平台。”设计院负责人表示。

来源

农民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