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贵港日报
于文秀姜慧博
戏曲作为传统艺术种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因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美学风格而在世界文化园地中独树一帜。戏曲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不仅普通大众喜闻乐见,文人墨客中更是拥趸众多。很多现代作家都与戏曲有着不解之缘,传统戏曲给了他们启蒙教育,他们的文学修养和灵感多是从“戏场上得来”。同时,他们对戏曲的创作和传承也有着不同角度和程度的参与和贡献。
田汉写戏
田汉作为中国话剧早期奠基人之一,创作了《名优之死》《回春之曲》等很多著名话剧,同时他在戏曲文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写就了以《西厢记》《白蛇传》《谢瑶环》《关汉卿》为代表的戏曲剧本,成为传统戏曲的新经典。在现代作家中,田汉被视为第一个有成就有影响的古典传统戏曲作家。
田汉在读私塾时,就接触了一些古典小说和戏曲,如《西厢记》《红楼梦》等。他说:“我是如此地热爱戏剧,从幼小就感到离不开它。”他的家乡湖南长沙县当时盛行湘戏、皮影戏等,五六岁的他就跟着长辈们去十几里以外的地方看庙台戏。长大读书后,又接触了《三娘教子》《桃花扇》等新老戏曲作品。年,14岁的田汉模仿京剧传统的折子戏《三娘教子》写了一部《新教子》剧本,发表在当时的《长沙日报》上。
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在创作话剧的同时,也没忘了戏曲,与一些戏曲名家交往甚厚。抗战期间,田汉参与发起戏剧界救亡协会,改革旧戏,创作剧本,积极组织培训演出为抗战助力。他是戏曲改革的先驱者,也是新中国戏曲教育的开创者。
田汉的戏曲创作主要集中在抗战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他的戏曲文学创作立足本土传统艺术的优势特色,同时兼收并蓄,广泛借鉴古今中外艺术经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不仅在古典文学方面修养深厚,在诗、词、书、画领域也颇有造诣,艺术功底坚实。他的戏曲作品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对民族戏曲艺术做到了创造性继承与发展。针对传统旧戏突出“名角制”、文学性不强、忽视剧本本身等问题,田汉等有识之士积极倡导让戏曲重新回归于文学,提倡剧本中心制。
对此,田汉本人推动并践行。他的剧本不仅表现新思想新导向,而且在戏曲的对白和唱词、结构及人物塑造上,都有了相当大的创新。很多戏曲名家都青睐他的剧本,京剧大师张君秋曾说过:“田汉写的《西厢记》,是我一生中最满意的戏。”田汉的戏曲创作在整体意义上使戏曲文学有了提升,也使戏曲更有时代性。他为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夏衍所说:“田汉是现代的关汉卿,我私下把他叫做中国的‘戏剧魂’。”
老舍改戏
以往,人们说起老舍,谈论的常常是他的小说、话剧,其实他在戏曲方面也有建树。老舍之女舒济曾表示:“父亲爱京戏,他不仅学过京戏、唱过京戏,而且也很懂戏。”老舍写过很多剧本,包括京剧、评剧等,在戏曲理论方面也有思考和探索。相对于这些,老舍对传统戏曲剧目改编以及他的点戏亦是他艺术贡献的组成部分,学界对此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