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云南花灯无崴不成戏的地方传统戏

年,花灯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源于民间花灯歌舞,是清末民初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形式,广泛流行于江西、广西、浙江、湖南、湖北、云南、贵州、重庆、四川以及陕西等地。值得一提的是,因受当地方言、民歌、习俗等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演唱和表演风格。在云南,花灯戏又有昆明、呈贡花灯,玉溪花灯,弥渡花灯,大姚、姚安、楚雄、禄丰花灯,元谋花灯,建水、蒙自花灯,嵩明、曲靖、罗平花灯,文山、邱北花灯,边疆地区花灯等九个支派。它的曲调,由民歌小调、明清小曲或从其他曲种、剧种吸收而来;其行当,起初只有男女二人,后发展为生、旦、丑三个行当;其表演,不仅具有朴素单纯、健康明朗的民间艺术特色,还富有浓厚的劳动人民生活气息。另外,舞蹈是云南花灯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征是“崴”,民间又有“无崴不成灯”的说法,其中传统的花灯舞蹈有只舞不唱的《狮舞》《猴子弹棉花》等,集体性歌舞有《连厢》《拉花》等。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是云南花灯戏最为繁荣的时期,不仅有史宝凤、熊介臣、袁留安等一批著名花灯戏演员,还出现了《刘成看菜》《探干妹》《闹渡》《三访亲》等备受欢迎的剧目。(图片来源于网络)责编:杨晓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