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www.zherpaint.com/bzlf/ksyx/m/1185.html提到中国戏曲,可能首先人们想到就是京剧。因为京剧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成为了国剧。除京剧外,目前我国仍有多个剧种在演出。这说明过去戏曲在我国就是一个大的行业。旧时戏曲从业者社会地位低下,被称为“戏子”。但这一行供奉的祖师爷却很高大上,是唐代的皇帝李隆基。过去,戏曲艺人被称为“梨园弟子”,梨园弟子信奉的“老郎神”,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画像相传,他曾在后宫禁苑梨园中,挑选戏曲艺人人与宫女一起排练戏曲,有时还要亲自参加。因此,戏曲演员后来就被称为“梨园弟子”了。在旧戏班子的后台常常挂着一张布制的画像,外衬两扇小红门帘,这就是“老郎神”。不同剧种所供奉的老郎神,同是李隆基但身份不一样。梆子戏供奉的画像为须生,白面皮三绺黑须,头戴王冠,身穿龙袍,是皇帝身份。而京剧供奉的是太子身份的李隆基。画像是小生,头戴太子盔,身穿蟒袍。老郎神下面还摆着一个布娃娃,俗叫“采娃子”,在舞台上也作小孩道具用。据说他是戏行里的大师兄。电视剧中的李隆基形象相传,唐明皇有时还带着刚满周岁的小太子去看戏。一次,小太子睡着了,皇上就把他放在了打开的衣箱里,自己又去前台看戏。管衣箱的人不知里面有孩子,随手盖上了衣箱。等戏演完了,皇上来找小太子,才发现小太子在衣箱里已被闷死了。后来众人知道闯下了大祸,一起长跪不起,向皇上请罪。李隆基虽爱子如命,但也知道人死不能复活,只好下旨:今后,这娃子就是戏班的“老大”。从此,在戏班里就留下了采娃子是大师兄的说法。唐玄宗李隆基本是一位风流皇帝,在梨园排练时,李隆基常常亲自担任指挥。谁要是弹错或唱错时,他准能听出来,并加以纠正。李隆基还善打羯鼓,常亲自为乐队击鼓。有时兴起,他还要化装参加表演。唐玄宗真可说是一位文艺全才,能兼演员、作曲、指挥导演于一身。当时有许多有名的演员都出自梨园。梨园的设置,对我国古代音乐、歌舞、戏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李隆基对此是有贡献的。所以,后世便把戏曲界称为“梨园行”、戏曲演员则被称为“梨园弟子”,而唐玄宗李隆基就理所当然地被称为“戏神”了。老郎神戏神就是梨园神,俗称老郎神。因为旧时,民间常把“小”称“老”。“小儿子”也叫“老儿子”。李隆基是唐睿宗的第三个儿子,也就是“老郎”。唐玄宗自己也常自称“三郎”。他在梨园给演员排练时,常对大伙大声地喊:“你们要好好练,别给三郎丢脸!。过去,戏班的主演第一场戏要拜老郎神,徒弟第一次登台演戏要拜老郎神,上场也要拜老郎神。一般是文角作揖武角下拜。据说唱戏不拜老郎神,装什么都不像。拜了老郎神心里就稳定不慌神儿,这可能是心理作用。有句谚语说得好:“拜过唐明皇,学戏心不慌;拜过唐明皇,学戏胆更壮。”老郎神传说,唐明皇曾梦游月宫,请他看了一天戏。醒来后,他就召集宫女、太监,由他编剧导演,重演梦中之戏。宫中人和百官看后都说好。此后,梨园戏班越搭越多,遍布天下。有一次排练,戏中有一个扮成恶少的角色,专门调戏妇女,无恶不作,为非作歹,后来被砍了头。当时谁也不肯演这个角色。这时,唐玄宗说:“戏是假的,善恶美丑无关本人,这次我来演吧。”这恶少在戏中是个丑角,唐玄宗嫌化装麻烦,只用白粉水笔在自己鼻头上画了块方方正正的豆腐干,穿上戏衣就客串起来。后来,演小丑的演员也都用这种方法勾脸,直至今日。丑角脸谱在梨园中,原来丑角的地位不高,都不愿演,自唐明皇几次客串后,丑角的地位提高了,开行头箱、踏新台基都要小丑领头;头盔箱装有王冠,别的演员不能坐,丑角却可以随便坐;请客吃饭,小丑可以坐横头,拜祖师敬庄王,别人打躬屈膝,丑角却可以免礼。还有一种传说,过去,唱戏的坐船,可以不花钱,但必须坐在船桅杆下面。因为唐明皇李隆基曾微服带领戏班出游,忽然桅杆下的船底漏了,水从漏洞涌进了船舱,情况非常危急,大家都想不出办法来。这时,唐明皇急中生智,就把自己奏乐时敲打的“阴阳板”取出来补在了船底下的漏洞上,避免了一场沉船的灾难。船家非常感激。从此,凡是戏班乘船一律不收钱。这也算是戏曲祖师爷留下的一个纪念吧!相传,黄帝斩蚩尤,民间即已流传“角抵戏”。春秋时期楚国艺人优孟编了戏文《楚王有道》,亲自装扮国王,曾被楚王封为“装王”。汉代的《东海黄公》被认为是中国戏剧的正式登场。唐代皇帝李世民也叫人编过戏,并把演员分成旦、生、净、丑四大行当。尽管他们都比唐明皇早得多,但都比不上唐明皇的对戏曲的痴迷和演技才能,因此,梨园行一直把唐明皇奉为本行业的祖师爷。难怪有的演员常说,唐天子老大我老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