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大观舞台上吹胡子瞪眼的髯口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京剧里那锣鼓喧天的热闹那插科打诨的诙谐那丝竹管弦的情调还有那粉白脂红的喜悦和忧伤无不让人拍案叫绝髯口功是中国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髯口,让演员可以演绎出更丰富的人物性格今天,文旅君为您讲述“髯口功”里的那些门道髯口功是中国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戏曲舞台上,生、净、末、丑各行角色所戴的假须,统称髯口,又称“口面”,是代表人物面部的两腮和颏下部生长的胡须的象征物。戏曲表演中,常借助舞弄髯口的动作来展示人物的心情,俗称耍髯口。搂、撩、挑、推、托、摊、捋、抄、撕、捻、甩、绕、抖、吹等这其中有些是单项动作,有些可以组合一起连贯使用,但必须与舞蹈身段密切配合,才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情绪。表演前须事先往髯口须毛上喷水,加重分量,以便充分发挥表演技巧。搂髯→多用于昂首观望与低头俯视撩髯→多表现思忖和自叹推髯→多反映慨叹捋髯→多展示安闲抖髯→多用于惊怕吹髯→反映生气“耍髯口”是戏曲人物表达内心变化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表现形式既丰富了演员的表演,也可以在单一的戏曲舞台上展现出花样。不过,“耍髯口”一定要使用得恰到好处,而且还要点到为止,让人看得过瘾,且不能泛滥。例如,《徐策跑城》这出戏中常运用“耍白满”这个表演技巧。这一技巧通常是老生角色在追跑时运用,以表现跑得快,胡子被风吹起来。再如,“耍黑三”的表演技巧是须生行当运用,一般表现思索着急等情绪。在《杀驿》这出戏中有时会用到这个技巧。戏曲艺术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多看、多听、多体会希望文旅君的讲述能丰富您的戏曲知识今天的“戏曲大观”就到这里下期再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