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旦净末丑赏析瓷器上的戏曲人物纹域鉴

都说瓷器收藏以人物纹饰最为珍贵,十分受到收藏家们的青睐。由于在陶瓷上绘画图案对制造陶瓷的工匠艺人们要求甚高,为此能够画出精美纹饰的陶瓷作品是非常难得的。而人物图案又是其中最难以绘画的,为此它的价值往往高于其他绘画纹饰的同类型瓷器。我们都知道,婴戏图、仕女图、民间传说、历史典故、福禄寿吉祥图案等在瓷器的人物纹饰中是非常流行的。但在人物纹饰中还有一朵奇葩——戏曲人物,也曾在瓷器的历史长河中占据过主流。清雍正粉彩仕女戏婴纹盘清乾隆·粉彩婴戏天球瓶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元代中国戏曲在元代时进入发展成熟期,“杂剧”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元杂剧和金院本,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这个时期不仅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元杂剧还因富于时代特色、艺术独创性,而被视为一代文学的主流。在古代,文学的主流与历史的主流基本相一致。在元代,戏曲小说中的人物故事已经开始在瓷器上有所反映。戏曲人物集视觉美与故事性于一体,在人物纹饰上很具优势。《萧何月夜追韩信》、《尉迟恭单鞭救主》、《蒙恬将军》、《昭君出塞》、《周亚夫细柳营》、《三顾茅庐》、《西厢记》等故事一时成为备受喜爱的瓷器纹饰题材。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元青花“蒙恬点兵”图玉壶春瓶元青花“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图罐元青花“西厢记”图罐元青花“昭君出塞”图罐元青花“三顾茅庐”图罐这个阶段青花、彩绘瓷发展迅速,题材多样、手法高超,人物纹饰得以更好地表现。并且由于经济和社会审美观念的变化,同一题材的表现手法也有所差异,因此即使是相同题材,不同工匠手中也有不同表达,作品丰富多彩、繁荣共进。出土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传世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元青花“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元青花“尉迟恭单鞭救主”图罐可惜的是元青花存世不多,流传下来的戏曲人物纹饰更是少之又少。明清到了明代由于民间作坊与海外贸易的繁荣,戏曲小说在明代发展到鼎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明代戏曲小说插图本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诸如《西厢记》《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戏曲中的人物纷纷被绘在器物上。明代初期戏曲小说处于萌芽阶段,私刻和官刻都存在粗制滥造的现象,人物纹样问世不多,戏曲小说人物更为罕见。嘉靖前后,戏曲小说人物问世,大量出现于器物上。代表作品是嘉靖民窑五彩西游图罐。明代晚期戏曲小说人物故事图明显增多。明天启·青花罗汉图钟清雍正·粉彩八仙人物纹洗口尊清康熙·斗彩群仙祝寿图菱花口花盆清康熙·斗彩和合二仙纹菱花口瓷花盆清代是戏曲发展的繁荣阶段,形成了京剧等成熟剧种,将中国的戏曲艺术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还涌现了《琵琶记》、《牡丹亭》、《十五贯》、《占花魁》、《拜月亭记》、《玉簪记》、《浣纱记》等大量经典剧目,戏曲文化丰富多彩。这些剧目艺术感染力丰富、耳熟能详,以此作为瓷器绘制的主题,很容易得到观赏者的精神共鸣,因此十分盛行。取材自戏曲小说中的人物及刀马人物更是对清朝的人物纹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绘画内容、意境和笔法与当时的水墨画颇为相似,其中陈洪绶和程邃等人的影响很大。分水和晕染的技法使得画面具有当时文人画的意蕴,在戏剧性的经营上比元代更胜一筹,利用景观的错落与人物动作的关系上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具有戏剧张力。明崇祯·青花“馈宝说吕布”人物纹缸清康熙·五彩西厢记图缸五彩“秦叔宝策马迎战尉迟恭”人物纹瓶硬件上瓷器烧造工艺成熟、技艺高超、灵活多变;软件上社会生活繁荣发展,题材多样、艺术性强。因此,虽然明清瓷器人物纹饰丰富多彩,戏曲人物并未占据主流,但它依然是不容小觑的一股热潮。从原始社会的篝火歌舞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之一,中国戏曲在历史的长河中飞扬舞动。或惩恶扬善、或歌颂美好,翩翩水袖、金鳞蟒袍、唱念做打……这是动态的戏曲之美。匠师们将故事情节提炼成绘画,用笔墨与工艺刻画下了这场流动的艺术,如今,我们仿佛依然能从精美的瓷器上窥见曾经那场斑斓的美。这场艺术,在瓷器上定格成了永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2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