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都生活在新的思想和新的时代背景下,所以曾经一些古老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基本上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有一些俗语,虽然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但是随着人们意识观念的改变,也并不完全适用于现代人的生活。并不是所有的俗语,都源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也有的民间俗语起源于古代的诗词歌赋,和古人名人的戏曲和杂剧之中。明代沈自徵所写的《鞭歌妓》杂剧中,就出现过这样的一句话:饱谙世事慵开眼,会尽人情只点头,老祖宗教你做人的艺术。第一、饱谙世事慵开眼“饱谙世事”的意思,就是饱经风霜,经历过人生喜怒哀乐,并且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铺开眼”的意思,就是对人对事有更深一层的看法,经历过人生的曲折之后,已经把很多人生经历只是看得精准,不拘泥于世俗的眼光。“慵”从字面上来讲也就是懒惰的意思,已经看透了生活中很多常见的事情,所以就会懒得去过问去思考。宋代杨万里在自己的《诚斋诗话》就提到过:“士大夫有口传一两联可喜而莫知其所本者,如……饱谙世事慵开眼,会尽人情只点头。”这句俗语有明哲保身之意,在遇到危险事情的时候,懂得如何躲避锋芒,并不意味着自轻自贱,而是真正学会了如何去处理问题。千万不能一味地张扬个性,遇到事情总是在乎自己的面子,要懂得从多方面去看待问题,千万不要只在乎眼前的利益。第二、会尽人情只点头过去很多人都比较会做人,见过和身份的人,所以就学会了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而那些饱经的人生苦难的人,逐渐懂得了人情世故。他们在为人处事方面更加圆滑,学会了“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处理问题方面就学会了一味点头。庄子曾经提过为人处世的一种境界,称之为“呆若木鸡之境”,庄子曾言:“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异”。意思就是,不要看这只鸡看起来比较呆滞木讷,就像一只木头做的鸡一样,但是他本身精神方面已经做好了应战的准备,所以别的鸡也不敢招惹他。“呆若木鸡之境”和“会尽人情只点头”,有异曲同工之意,和人见面的时候点头,绝不是因为只会点头、趋炎附势。而是经受了人生苦难或者饱经风霜,已经看透了人世间的尔虞我诈、起起伏伏。看透了人生真谛之后,对于很多事情已经不在意。第三、俗语的深层含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为学子们指明了一条人生路。读书可以学到很多知识,纵观古今兴衰事、从中也学到了很多知识、领悟人生哲理。但是很多事情不曾经亲身经历,仍然难深刻领悟道理。而对于早已饱经风霜的人来讲,经历了很多事情,才能更深刻的领悟人生道理。很多人都认为“饱谙世事慵开眼,会尽人情只点头”,具有明哲保身之意,遇到事情只是逆来顺受。而对于年轻人而言,没有经历过大是大非,可能只是在表面上学了几分神似,然而对于很多老人来讲,却有着更深的一层的含义。人一旦达到了一定的年龄,人生阅历就会越来越丰富,经历过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会更加了解人情冷暖。因此,他们就会对身边的很多事情,表现淡漠的一方面,对待某些事情,不予理会和明哲保身。很多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对于“明哲保身”不屑一顾,认为这是没有骨气、怯懦表现。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只有有人生阅历的人才能够知道,如何利用周围的人和事来保存自己,能够通过人情世故来完成自己的心愿,进而能够达到实现人生理想的目的,这才表现出人生的大智慧。结语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逐渐抛弃了古人一直比较推崇的“中庸”思想,这也可能是一种思想上的进步。但是个性过于主张、解放思想,一定不利于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但是大家也应该是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如果过分展现自我不懂得明哲保身,那么就很难看到最后的胜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