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大鼓演员魏晓英在演唱乐亭大鼓《爱满人间》 赵亮 摄
中新网唐山8月12日电(白云水孟潮)一鼓一板一弦一人,九腔十八调说唱世间百态,这种演出方式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亭大鼓呈现出来的。当日,为期3天的河北省第四届乐亭大鼓书会暨第三届“京津冀”优秀鼓曲展演活动在河北唐山滦南县举办。
乐亭大鼓是中国北方代表性的曲艺形式,起源于乐亭、滦州(包括滦南县)民间,流传于京、津、冀及东北等地,至今约有多年历史。乐亭大鼓吸收当地民歌、戏曲的腔调,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唱腔、板式,与评剧、皮影并称冀东文艺“三枝花”。年,乐亭大鼓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我经历过大鼓艺术受追捧的繁荣,也目睹了它遭遇市场萎靡、人才匮乏的困境。所以,我们大力培养接班人,也培养观众,乐亭大鼓进校园就是一个很好的推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何建春说。
何建春深耕乐亭大鼓艺术43年,一直从事靳派乐亭大鼓艺术传承与保护工作。
“传统艺术保护好的同时,也要适应时代做些新尝试。”何建春说,自年起他们在作品创作和表演形式上进行创新,创作了大批反映新农村建设、道德模范、城市建设等题材的优秀文艺节目,尝试利用戏剧的表演形式,在乐亭大鼓的表演上融入小品、情景剧等形式,使乐亭大鼓焕发新风,增强生命力。
乐亭大鼓演员魏晓英和李志明在演唱乐亭大鼓。 赵亮摄
“这台上,看着简单,可却能说唱出丰富又极具感染力的故事情节。”当日,44岁的靳派乐亭大鼓演员魏晓英说。此次活动上,魏晓英得到了一次和老一辈艺术家学习交流的机会,也与众多艺术家一起见证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乐亭大鼓”的揭牌仪式。
据滦南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王玉全介绍,近年来当地建立了乐亭大鼓基地、农村辅导基地,成立了靳派乐亭大鼓艺术研究会,设立靳派乐亭大鼓纪念馆,尤其推进了乐亭大鼓进校园活动。同时,当地增加文化服务供给,每年在县域内开展乐亭大鼓惠民演出场。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地方性文化艺术最好的传承就是扎根本土。传承不光要培养演员、艺术家,还要培养观众,把台子搭起来,有人演、有人看,才能把保护传承的重担担负起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