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雕砖壁画墓,元代仿木建筑雕砖墓,壁画

大家好,我是王利营,现在带大家来了解一下金墓,元墓。金承非宋墓制,仿木建筑雕砖壁画墓存在于金代始末,是其主要的墓葬形制。从墓平面形制看,有长方、正方、圆形、六角、八角、刀形、丁字形及方形和长方形多室墓几种。就墓葬装饰而论有以雕砖为主者,也有以壁画为主者。从考古材料看,金代墓葬遍布山西、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甘肃等省,而尤以晋南最为集中。截至目前,晋南发现的雕砖墓已能排出早、中、晚序列。稷山殷氏家族墓可作为金代早期的代表,稷山金墓形制基本相同,主要由须弥座式基座、柱额、斗拱、屋檐、覆斗式墓顶五部分组成,仿木结构复杂,装饰华丽。杂剧雕砖是这批墓中的精品,9位杂剧人物多与舞台共存,从他们的服饰、姿态及扮相看,当时“副净”、“副末”、“泥来”、“装旦”等角色已经基本形成。与杂剧同出的乐队砖雕,形象地表现出宋金杂剧伴奏是以大鼓、腰鼓、拍板、笛、好案五种乐器为组合的,从而解决了戏曲史上长期悬而未决的向题。此外稷山M4周回廊下置二十四孝故事泥塑,人物身高20厘米,线条简洁,比例适当,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闻喜小罗庄金墓可谓中期之代表。这里发现的6座金墓中,除M3、M4为一般束腰式外,余皆为须弥式基座,座上砌钩栏,斗拱上不出檐,顶作八角叠涩藻井,主要墙面多砌墓主夫妇端坐图,雕砖内容除二十四孝外,较为重要的是伎乐雕砖,所有乐伎和舞伎均作女子装束,高发髻,额前戴花饰,眉间饰“美人痣”,乐器组合除傻山的五种外,还有笙、筝、琵琶、磐、手鼓等,与《辽史》所载颇近,说明小罗庄雕砖伎乐保留了唐宋时期散乐的一些特色。新绛南范庄卫忠墓是晚期的代表,该墓为一座多室的家族合葬墓,前室全部仿木结构,精工细雕并加彩绘,四壁下部须弥式基座,房檐以上四面发券构成覆斗式墓顶。后室及左、右耳室四壁下砌束腰座,上部主柱仿斗拱等仿木结构。伎乐雕砖中的乐伎皆男子,戴长脚猴头及高簇花枝,着宽袖或窄袖衫,乐器组成同樱山金墓。这批伎乐雕砖反映了辽代散乐的发展变化。地处豫西北接晋南的河南焦作金墓砖雕内容题材,大体也是散乐舞伎和孝行故事。此一时期的壁画墓表现在题材多为二十四孝、墓主人生前生活等。山西长治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年)墓中的二十四孝图,以工笔单线白描后填以淡彩的传统技法绘制,色彩以红、绿、蓝、黑等为主。山东高唐虞寅墓的出行、墓主人生活图画面结构谨严,构图自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闻喜下阳村明昌二年(公元年)墓,壁画与砖雕结合,画面形象生动,线条刚柔相间,反映出这一时期民间绘画艺术的水平。除雕砖壁画墓外,金代也有石棺火葬墓、石棺墓和竖穴土坑墓等。在北京通县、房山等地发现的石棺大墓皆为金代汉族官吏墓。女真人墓葬主要发现于黑龙江绥滨中兴古城、奥里米城址周围和永生大队居民点北侧。发现的墓有棺火葬、无棺火葬、土坑和积石墓几种。从考古资料看,元代规模宏大的墓发现甚少,而以小型墓居多。墓的种类仍分为砖室、石室和土坑,平面形制多是正方形和长方形,其中北方尤以土坑竖穴台阶式墓葬常见。有不少墓顶仍不合拢而以整石封口,辽宁凌源富家屯元墓中葬狗骨架一具,涂色镇石数粒,也是北方少数民族葬俗之表现。元代仿木建筑雕砖墓仍主要发现于晋南,就墓中的仿木构件而论,这时已日趋简单,有些已变成示意性的,雕砖主题虽仍有二十四孝,但花卉、鸟兽纹雕砖显然增多。这一切都表明从五代以来的仿木建筑雕砖墓发展到元代已接近尾声了。这一时期的壁画墓多发现于晋中和东北。晋中多继承前朝风格,东北则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壁画题材不再是那种固定格式的呆板的夫妻对坐宴饮之类,而是描绘墓主人实际生活的游乐、侍寝、柳荫别墅、行旅、山居、出猎或出猎归来等场面,其中有些(如内蒙赤峰三眼井和元宝山墓壁画)近于风俗小品画,画面无华丽的装饰和浓艳的渲染,以黑线勾勒为主,以深蒲、黑绿及深黄等直接平涂着色,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服饰勾勒潇洒自然,具有写实主义风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