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方新报
饶黎著《研究》资料丰富,图文并茂。本书详述了明末苏州画师王文衡和他的戏曲版画作品,诠释了古籍中的原画,梳理了古籍原画的辅助性阐释文字等。让读者不仅认识了一位明代戏曲画师,还欣赏到“文人趣味”的戏曲版画艺术作品,陶冶了审美趣味。与大多数不知名的画师相比,画师王文衡无疑是幸运的,他受到了学者们的赞誉,“无论构图、线描各方面,都极为精能,形成吴门派系版画的特色。”“这是一位十分勤奋,且对中国古版画有杰出贡献的艺术家。”多年来,学界对这位画师的认识并不是十分的清晰。因而,《研究》这本书基于前人研究,重新认识了画师王文衡,他的作品以及相关资料,作者经过研究,添加了新材料,尽力写透一位全面、鲜明的明代画师形象。
本书的主要观点为:明末苏州画师王文衡是戏曲版画领域的标志性人物。作者首先广泛搜集了从唐代、宋代、元代、明清至民国不同时代的代表性版画,接着整理出明清不同地域的画师戏曲版画,重点整理归纳出较为完备的明末苏州画师王文衡的资料。并在横向纵向对比中,定位明末苏州画师王文衡在戏曲版画界的地位。
王文衡的戏曲版画作品特色鲜明。与明初“民间化”的戏曲版画相比,王文衡的作品风格独具特色,充满了文人的雅化风格。明初早期戏曲版画作品常常以人物描绘为主,善于表现舞台人物表演情景,或者呈现出戏曲剧本的关键情节内容。而这些作品为当时流行的山水、园林风格,着重外景描绘,人物较小,充满雅趣。他借鉴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的形式,提升了戏曲版画的艺术质量。作品以山水园林景物描绘为主要内容,画面中人物较小,整幅画面着重意境表达。画面人物虽小,却玲珑可爱,成为戏曲版画中的点睛之笔,含蓄内敛的山水或游园风情,散发出文人的浓郁诗情画意,沉浸在的文雅奢侈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中,不觉触摸到文人归隐情怀。
王文衡的戏曲版画作品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语言,他的戏曲版画诗书画印,相互辉映。与李思训、王希梦的青绿重彩迥然不同。王文衡继承了文人绘画的特色,如吴道子的行云流水般的线条、王维的情景交融与诗情画意。而且,王文衡继承了古代传统绘画的美学理念和技法,如平远、留白,采用诗情画意、雅化的审美方式来表情达意。他巧妙安排画面,将文字化为生动的形象。
此外,画师王文衡的戏曲版画对清代山水版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风行山水版画,延续和拓展了王文衡“景大人小”的艺术样式,向更加繁密精美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