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广东汉剧被周总理誉为南国牡丹的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大使 http://www.yunweituan.com/npxdt/npxchy/m/838.html
广东汉剧原称“外江戏”,是广东三大剧种之一,曾被周恩来总理誉称为“南国牡丹”,主要流行于粤东、粤北、闽西、闽南、赣南等地以及港台和东南亚客籍华侨聚居地。年6月,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汉剧小史明末清初,广东有不少唱弋阳腔、青阳腔、乱弹等声腔的外省戏班。清乾隆二十四年,外来戏班在广州建立外江梨园会馆,与当地戏班的琼花会馆各立门户。嘉庆时,外江班除活跃于广州外,足迹已渐次达到潮州、汕头一带。外江班进入粤东后,吸收当地人入戏班学戏和演出。之后,又进入操客家语的梅州一带,吸收客家“中军班”艺人参加,在此过程中,融合粤东民间音乐和佛、道乐曲,以及中军班音乐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但在许多方面仍与徽剧有一脉相承之处。光绪年间,外江班艺人又在潮州上水门兴建了外江梨园分所。当时,外江戏班达三十多个,活动于粤东、闽西等地,涌现出一批著名艺人及其各自的拿手戏,广东汉剧除在广东的韩江、东江流域流行外,其班社还常到闽西、闽南和赣南活动,在东南亚一带也颇有影响。建国后,在党政关怀下,广东汉剧重放异彩。仅广东境内的专业团体便有广东汉剧院、梅县地区汉剧团、梅县汉剧团、大埔汉剧团、丰顺汉剧团、兴宁汉剧团等近20个。还有业余班社上百个,大大活跃了客家地区的群众文化生活。艺术特色广东汉剧的行当分工与其它剧种略有不同,角色分行有生、旦、丑、公、婆、净六大行,而净又有乌净、红净之别。乌净发炸音,红净则以鼻腔共鸣为主的真假嗓结合,高音用假嗓,低音用本嗓,唱腔悠扬清脆,颇有特色。广东汉剧的基本唱腔属板腔体,分为二黄、西皮、大板和曲牌杂调四大类。二黄曲调平稳,宽广大方,优雅持重,善于抒发真切、哀怨的感情。西皮曲调灵活,高亢激昂,流畅悠扬,婉转多腔。伴奏乐器有文场、武场之分。头弦、大苏锣及号头是广东汉剧特有的伴奏乐器。头弦是领奏弦乐,适合伴奏成人假嗓。大苏锣音色柔和,深沉肃穆,伴奏较为缓慢、平稳的腔调。号头音色高尖,雄壮猛烈,常用于开场与结束,其音又有凄厉恐怖之感,故在两军鏖战,法场命斩的场面中,能烘托紧张激烈、悲戚恐怖的气氛。广东汉剧在表演上也富有特色。小生开膀拉山平肩,举手投足稳重大方、端庄、文雅;文生和文武生均重潇洒、飘逸,讲究扇子、水袖、翎子功夫,文生要行似秋风落叶,站如玉树婷婷。武生举手投足讲究暗劲力度、造型亮相和枪刀把子。闺门旦要求行不露足,踱不过寸,笑不露齿,手不上胸,唱、做要掌握“气沉丹田头顶空,全凭腰转两肩松”;唱时音质要有厚度,唱法柔婉,表演轻松庄重。丑行表演动作夸张,胸正膝曲,常走矮步或单腿移动,肩、眼、鼻、口、舌与肩、手、指、腰、腿紧密配合,要求“功底过硬一身轻,蹲步动作稳如钉;走步技巧似无边,翻腾飞跃无响声”。公(老生)开膀拉山齐胸出手,双手平肩拉开,水袖、台步、扇子的各种程式都要求大方、端庄、稳重。红净、乌净的表演程式要求“举手投足千斤重,开膀过头显英雄;步履稳健使暗劲,亚赛金刚搬不动。”代表剧目广东汉剧剧目题材广泛,有各朝代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演义、传奇、神话和元明杂剧、现代剧等多个。截至年,在广东汉剧的传统剧目中,有剧本的共个,有目无本的个。代表性剧目有《百里奚会妻》《齐王求将》《红书宝剑》《打洞结拜》《三打王英》《林昭德》《游武庙》《昭君出塞》《击鼓骂曹》《孟姜女哭倒长城》《孟丽君》《珍珠塔》《四进士》《山海关》《五台山》《一袋麦种》《人民勤务员》《秦香莲》《闹严府》《春娘曲》《花灯案》《包公与妞妞》《蝴蝶梦》《深宫假凤》《白门柳》《黄遵宪》《李坚真》等。(图片来源于网络)责编:任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8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