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武戏武生漫谈附分享1930年的戏曲

戏曲中的做、打表演一点不逊色于表现唱、念的声腔艺术,中学时代常常去离家不远的京剧团大院,因为有同学是剧团家属子弟,所以有机会去排练大厅看武生练功,各种翻转腾挪、劈腿甩拳施展的干净利落,道具冷兵器的花式玩法更是令人眼花缭乱,感觉这就是地道的中国功夫,实际上做、打确实是吸收了武术的众多因素,虽然古代冷兵器时代的终结,导致武功的大规模实战作用已经消失,除了防身健体之外,这种技能只能作为表演使用,有三个行当将此作为了必修基础,一个是单纯的武术竞技表演,再有就是戏曲中的武生行当,还有一个是杂技表演,从动作美学上来说,戏曲中武生的功夫表演是最有观赏魅力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真正把武打动作引入戏剧,是因为昆曲中孙悟空的角色需求,因为猴性好动,而且敏捷、灵巧,如果要把这些特点让其他行当来演绎,无法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因此就挑选了早期不太重要的龙套武把式出演,在整场的呈现中,他产生效果非常令人赏心悦目,武戏武生的地位因此不断得到提升。

到了晚清,由李春来正式创立了京剧武生表演艺术体系,他是武生三大流派之一,也称为“李派”,他的特色突出在翻牌技艺上,以轻巧、敏捷著称,另外还有技轻、动作迅速、开局干净利落等特点,“李派”的空翻动作极具挑战性,腿法高超。李春来早年是习武出身,深谙民间的各种击技,他巧妙的把这些技巧融汇在了戏曲武生的表演当中,使得武戏观赏性得到大幅提高。

武戏中分有长、短武,长武生一般是扮演将帅,擅使长枪、长剑,形体要有气魄,动作大气优雅,短武生主要是扮演侠客、英豪,身形要求敏捷、灵动,例如孙悟空就是短武生来扮演,随着武生戏的不断发展,又经过一代武生名师杨小楼、李少春、李万春等艺术大家的创新和推动,现代的武生武戏已成长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01:54附:分享一段年的戏曲影像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