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眼2021山东文旅成绩单来了

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战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三个走在前列”目标定位,奋发有为、创新实干,文化和旅游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的贡献度、影响力进一步彰显。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出台《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入开展第五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等活动,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潜力。艺术精品创作呈现持续繁荣态势,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歌剧节和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扎实推进,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推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组织“山东省非遗月”,开展“8个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打造红色基因传承品牌。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效能持续提高,推进城市书房和乡村书房建设,实施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村创建工程,大力推广沉浸式情景小剧。“好客山东”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好客山东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上线运行,牵头成立中国旅游新媒体推广联合体等。

1月18日,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文物局长会议以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总结年工作,研究部署年重点任务。

年,全省文化和旅游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奋发有为、创新实干,文化和旅游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的贡献度、影响力进一步彰显。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深化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强化管党治党责任落实。

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驰而不息正风肃纪。

文旅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

围绕建党百年重大主题开展艺术创作展演展播、展览展示

全省完成新创作大戏40余部。

文化和旅游部“百年百部”工程我省11部入选作品全部通过验收。

6部作品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全国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策划推出“8个庆祝建党周年”系列活动,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月”活动。

围绕庆祝建党周年主题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8万余场次,参与群众万人次。

举办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

举办第四届中国歌剧节,成为迄今为止入选剧目、演出场次、参演人数、承办城市最多的歌剧节。

在第三届华东六省一市现代地方小戏大赛上,我省获1个剧目大奖、1个金奖、2个银奖。

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

持续提升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效能

制定山东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年版),加强“智慧图书馆”“山东公共文化云”建设。

城市书房和乡村书房建设逐步推开,城乡书房服务网络加快构建。

实施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村创建工程,带动全省乡村文化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我省个文化馆被命名为国家一级馆,数量居全国第一。个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全部完成总分馆制建设任务。

公布-年度“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62个,8个县(市、区)、街道(乡镇)被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为-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旅游厕所建设持续推进,完成百度地图标注座。

持续推进文化惠民

“一村一年一场戏”“五个大家”等活动丰富多彩。

开展优秀新创群众文艺作品汇演、“群星璀璨”群众文化美术作品展、全省广场舞展演等。

“-冬春文化惠民季”累计举办活动2万余场次,完成送戏下乡演出11万余场,戏曲进校园活动余场。

4个项目入选全国年文化和旅游领域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名单,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并列)。

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多措并举挖掘文旅消费潜力

成功举办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重大活动。

创新举办第五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发放惠民消费券1.52亿元,直接带动消费6.02亿元,间接带动消费.13亿元。

持续推进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建。3市被命名第二批国家级文旅消费试点市,全省国家级示范试点市达7个,居全国第一,6个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居全国第一。

开展“山东人游山东”“百场红色自驾游”“好客山东游品荟”“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主题营销推广等特色活动。

年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培训班在山东举办,省文化和旅游厅作典型发言。

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质量

强化政策拉动。出台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推进文旅重点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

开展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评定推出第三批12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单位。

推进精品景区建设和度假区规范化发展。推动微山湖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新增4A级景区18家。修改印发《山东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山东省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举办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年会活动。3条线路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

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公布个景区化村庄和60个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7个村庄、3个镇街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入选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一、二位(并列)。在全国率先开展民宿集聚区创建,公布创建单位34个。

实施“文旅+”工程。出台各类规范标准,康养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

创新推动数字文化及园区(基地)发展。成功举办数字文化创新创业大赛,30个项目获评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建立文化产业新兴业态企业库。扎实做好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管理。开展动漫企业认定年审和奖项申报工作。

抓实重点文旅项目建设

加大文旅项目和企业扶持力度,个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库。

3个项目入选年“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现场集中签约4个重点文旅项目,签约总额达.4亿元。

举办知名文旅企业家山东行暨威海文旅产业招商推介大会,完成5个文旅项目签约,总投资超过亿元。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给予5个精品旅游产业集群万元、3个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万元资金支持。

认定第六批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15个。

开展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履约保证保险试点工作。

对全省多家星级饭店开展评定性复核。连续四年实施旅游饭店服务质量社会化监督工程。

加强“好客山东”品牌宣传推介

将“好客山东”品牌纳入央视品牌强国工程。

在山东卫视黄金时段播出“冬游齐鲁”“仁者乐山”宣传片,做好高铁、航空等在途媒体宣传推介工作。

成立山东铁路文化旅游联盟,共同推动“铁路+文旅”产品升级。

联合央视频开展“慢直播网上游山东”活动。

牵头成立中国旅游新媒体推广联合体,山东省新媒体综合传播力指数持续位居全国首位。

创新开展海外市场宣传营销,拓展海外线上宣传营销渠道。

继续实施“孔子文化和旅游大使”计划,招募“孔子文化和旅游专家”“孔子文化和旅游使者”,总数达余名。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扎实推进

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取得新成果。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召开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会议,落实《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完成百年革命文物修缮工程。国家文物局在山东举办全国革命文物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发展论坛。

擦亮“海岱考古”品牌。“考古中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山东项目全面展开,城子崖遗址等6个考古项目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印发《关于加强工程建设考古调查勘探工作的意见》等4个文件。

强化保护管理。完成处石窟寺实地调查工作,评定推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水下文物保护区。在全省开展文物安全百日攻坚集中行动、齐长城安全隐患大排查集中行动。

文博公共文化服务再上新台阶。全国博物馆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在我省召开。印发《关于推进全省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全省博物馆总量、一二三级博物馆数量、非国有博物馆数量、新晋级革命类博物馆数量等六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服务和融入重大国家战略和重大文化工程

组织编制《山东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齐长城)建设保护规划》等。

文化和旅游部在我省举办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推进活动,重点推介我省15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达亿元。

完成黄河流域文物资源调查,推动实施济宁河道总督府遗址、齐长城定头崖西山段、黄河铁门关遗址等国家重点项目。

印发《齐长城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文物保护巡查”列入全省公益性岗位。

启动创建山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年全国文物职业技能竞赛在曲阜成功举办。

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印发《关于推进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的实施意见》。举办“河和之契: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这是全国第一个融合黄河、大运河非遗共同集中展示的重大活动。

制定《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意见》,培育山东手造品牌。

印发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

公布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全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达到项。

举办“国庆吃面国泰民安”新民俗倡议活动。打造孔府品牌。创新办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省非遗月”活动。

推出10条山东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15个山东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市场执法监管有力有效

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贯彻落实《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实施方案》,创新突破行动指标任务全部完成。

加大市场执法监管力度

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

加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持续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

加强文化和旅游信用体系建设

出台《山东省省级旅游诚信基金先行赔付管理办法(试行)》。依托“好客山东网”搭建信用文旅平台,完善文化和旅游行业市场主体及其从业人员信用信息记录和信用档案。开展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

切实守牢安全底线

健全责任体系,修订完善安全生产权责清单,调整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推进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生产“攻坚战”行动。省文化和旅游厅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月”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市场管理处被评为全省建党周年安保维稳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体制机制改革有序推进

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制定《山东省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研究出台《山东省省直文艺院团演出奖励办法》,开展全省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

推进国有景区体制机制改革

联合13家部门(单位)印发实施《全省国有景区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方案》,确定7家5A级景区作为改革试点。在试点基础上,会同省直12部门联合印发《全省国有景区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全面推开全省4A级国有景区改革。

深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制定《关于规范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职责相关表述的通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名称全部规范。推动43个县(市、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内设立专业文化市场执法中队。

积极发展智慧旅游

“好客山东云游齐鲁”智慧文旅项目正式上线运行,具备26项功能,可实现全省余家景区、余家酒店在线预订。联合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等12个部门研究出台《关于推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服务保障基础不断夯实

强化法治建设

结合庆祝建党周年,组织开展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认真落实主要负责同志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和旅游领域10名人员入选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6名人员入选文旅部全国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组织推荐54家精品旅游企业纳入全省人才工作重点联系企业库;组织第二届戏曲名家工作室评选,资助10位老艺术家成立戏曲名家工作室;组织开展国家级“金牌导游”培养项目,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金牌导游40名。

加强文化旅游科研能力建设

印发《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评选奖励办法》,完成第五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评审。

2个项目入选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

全国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所科研建设优秀成果4项,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9项入选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数量居全国第二。

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项,专业研究生重点研究扶持项目MFA类项目1项、MTA类项目2项,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

强化财政保障

起草《山东省省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修订《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管理办法》,联合省财政厅出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资金管理使用的若干措施》。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说:“年,山东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办好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活动。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抓好主题艺术创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聚焦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十项工程。提升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和市场管理水平,推进智慧文旅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部分文字来源于“文旅山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