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贴年画是不可少的民俗,年画起源于北宋

百家号文史领域春节特辑独家供稿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人们也屋里屋外的忙活开了,除了备上足够的年货,还要在大门外张贴对联。在屋内也不闲着,一张大大的年画贴在墙壁上,不仅能够让屋子更加美观,也着实添了不少的年味儿。关于年画的那些事儿,您了解多少呢?如果你想知道,就让小编跟大家好好聊聊。年画,是中国传统画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民间最为常见的工艺品之一,有着驱邪禳灾、迎祥祈福的寓意。其特点为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可以将很多题材融于画中,包括神仙,吉祥物,人物,山水,时事,政治等等,是民间百姓最喜闻乐见,又最容易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早在殷商时期,年画(应该是以雕刻或者是简笔画的形式存在的)就已经出现,由于当时神文化的盛行,因此年画内容也就成了上到贵族,下至百姓都笃信的神话形象。只是当时的年画,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比较单一,无法形成规模化,因此也只是年画的萌芽阶段而已。到了汉代,年画开始有了雏形,内容也变成了我们所熟知的“神荼”与“郁垒”的门神形象。在多座汉墓中的墓砖上,人们也发现了关于年画内容的证据。由此可见,汉代的贵族开始把年画,当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隋唐年画,是年画发展承接的重要时期,此时的年画内容迎来了“大开花”时代,多种表现形式开始充斥在年画内容中。不但出现了夜叉,天王,力士等形象,连美人,童子也开始出现。不过遗憾的是,此时年画的内容,依然还是以贵族生活(贵族祈求神仙赐福)做为重点,未能受到民间的普遍认可。直至宋代后,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再加上“底样摹拓法”的发明,让年画从本质上有了飞跃发展。不但在内容上展现民间生活状态,制作起来也更简易方便。由于贴近民众生活,至此年画开始向民间普及,并形成一定趋势。当时最为出名的画作,就是《耕织图》,表现民间普通小康之家和谐美满的劳动状态,而这时的年画,终于有了一种接地气的感觉。元代时,由于蒙古贵族受北方影响颇多,因而年画风格融汇了包括“辽”,“金”,“宋”的特点,内容在农耕生活上又添加了诸多尚武元素,与道家经典形象,表现了当时蒙元统治者在统治方式上矛盾的心态。在结合元曲的流行元素下,代表作有《四公子》,《农桑图》,以及金代武士图案等。明代的年画,在历代年画内容基础上有所进步,由于明代小说的盛行,各种小说插图也开始泛滥,年画题材变得更加丰富。加之木版印刷的盛行,年画已经可以批量生产。百姓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年画内容,开始对其有了更多的希冀与憧憬,“福”,“禄”,“寿”,“喜”,“财”都被列在其内,以求在现实生活中实现。明代年画代表作有《寿星图》,《福禄寿三星图》,《一团和气图》等。清朝时,年画开始走向成熟,集前朝年画大成,将所有元素一锅烩,甚至在以前的基础上还加入了“风景”,“时事”等内容,成为年画发展中最黄金时期。代表作为《西湖胜景图》,《戏曲图》,《天赐黄金》等。民国时期开始,随着思想风潮的开化,年画的风格随之气象更新。时事等热点话题也开始进入年画场景中,歌颂胜利的题材风靡一时,还有讽刺军阀的年画也是非常俏销。随着机械印刷的兴起,年画的也脱离了落后的传统手工制作,现代化的印刷工具,不但效率更高,就连质量也有了保证。一些广告商抓住商机,开始印制带“月牌(日历)”的年画进行免费宣传,赚的也是盆满钵满。民国时期年画的跳跃式发展,与当时的社会形势是分不开的,年画也有了新的定义。如今的年画,可谓是百花齐放,无论是在展现精神生活上,还是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上,年画的形式和表现方法,都有了明显的更积极,更具体的表现,这不但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祖国强大的憧憬与期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