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常见的各大戏曲剧种外,这些传统地方戏

戏曲文化在我国由来已久,在全国各地有上千个剧种,每个剧种各有特色,但是这些地方小剧种传唱已久,艺术文化气息浓厚,下面带大家去欣赏一下。1、凤阳花鼓凤阳花鼓又称打花鼓,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的民间艺术。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凤阳花鼓历史悠久,最早见于明隆庆万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凤阳花鼓还曾被人改编为歌舞进入清宫廷演出,使凤阳花鼓这一草民艺术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凤阳花鼓历史上最早最灿烂的辉煌。新中国成立后,凤阳花鼓由原生态的状态逐渐脱茧而出,在道具、表演形式和演唱内容诸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地变化,舞蹈吸收了花鼓灯舞蹈元素,音乐由原来只用花鼓小锣伴奏到简单的几件民族乐器,逐渐变为较大型的民族乐队伴奏。凤阳花鼓早期演唱的曲目多为当时的时调,演唱时,花鼓小锣轻声击节穿插其间,每唱完一段敲一通锣鼓作为过渡性伴奏。演唱的民歌小调,俗曲繁多,多表现男女情爱或百姓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及民间趣闻轶事,篇幅较短,通俗易懂。2、川北灯戏川北灯戏又被称为传统戏曲的活化石,独具地方特色,是一种综合性、娱乐性、参与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川北灯戏发祥于四川南充,又称鼓乐神,是流行在川北一带历史悠久的民间歌舞小戏。川北灯戏植根于山乡的文化土壤,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现存的多个剧目大多取自农民的日常生活,一根扁担、一个板凳都能入戏。灯戏的演出不择地方,无论是农家屋檐下、院坝里,演员登场亦不需要复杂的服装道具和舞台设置,胡琴及鼓锣一响,便扯开了场子。川北灯戏用农民的道德标准演人间的美丑善恶,喜怒哀乐,大多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语言通俗易懂,诙谐风趣,极富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川北灯戏还走出剧场,走进茶楼和文化娱乐场所,呼吁国人要重视和热爱本民族的文化艺术。该戏把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川北灯戏、皮影、剪纸、八仙鼓等民间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其风格更加独特。3、扇鼓傩戏任庄扇鼓傩戏据考证形成于北宋,是山西省曲沃县任庄村民“遵行傩礼,禳瘟逐疫,祈福祛灾”于每年仲春进行的一项古老的祀神活动。古时任庄村每年元宵节都要举办一次扇鼓傩戏表演活动。北宋时期把一些年事已高的老艺人请回故里,教族人演习宫廷中的常设礼仪傩礼,并以本族系成员设坛祭祀,从事表演扇鼓傩戏。戏中奉请的神,除儒、释、道三教外,还有各类俗神。唐、宋时,曲沃凡有社的地方都设坛,设坛必献祭,献祭必演傩戏。对任庄扇鼓傩戏的抢救、保护、挖掘、整理,对于研究中华民族的古傩文化是很有价值的,体现了先民趋吉避凶、追求幸福的强烈愿望。作为一种汉族民间艺术,任庄扇鼓傩戏的表演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是非遗文化保护重要工作。对其进行科学考察,不仅能够探知原始傩礼的历史本相,增加对其历史的认知,而且对丰富当地的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带动其他民间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之,在全国上千种戏曲种,这些小剧种也有其特点,但是也都存在传承问题,加强传承与保护,创新发展是当务之急。喜欢的朋友,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