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推中国服饰鉴赏值得熬夜品读

今日推荐:《中国服饰鉴赏》作者:艺术研究中心。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第十章宋代服饰鉴赏

缂丝是中国独特的工艺品,以本色生丝为经,彩丝为纬,用手工以“通经断纬”的织法织出的正反面花样色彩相同的织物。又称“刻丝”或“尅丝”。尽管这种工艺品在宋代多用于书画装裱,但是也往往用做服饰的装饰品。当时,丝织提花机已完善定型。宋代楼

传统纺织业中的麻纺织在宋代遍及南方各地,是民间普遍的手工艺制品,广大农村所生产的大量麻布,除了作为衣着原料之外,还作为贡赋缴纳。在麻纺业中,广西地区产量最高,具体表现在宋初每年纳贡的麻织品达上万匹。当时著名的麻布,有诸暨的山后布,精巧纤密,仅次于丝罗。广西的

随着麻织品产量的增加,原来用手摇纺车或三锭纺车加工麻缕,已不能满足需求。这一时期便出现了可以同时加拈和卷绕、有32枚绽子的大纺车,一昼夜可纺绩百斤,提高效率30多倍,后来又改进为畜力或水力转动。

棉纺织业在宋代是纺织业中的一个新兴部门,其发展的势头可以说是任何部门所无法企及的。北宋时,棉纺业尚只局限于两广和福建。到南宋时,迅速向长江淮河流域扩展。其中最为发达的当数福建,在当地流传着“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之说。云南、广西、广东的斑布(印花布)闻名全国。然而,毕竟棉纺织业还处于初始阶段,所以其纺织工具还很简陋,效率也很低。

五宋代的服饰制度

尽管宋代的纺织业和印染业较前代有所发展,但是,从文献和传世的有关实物、图像来看,两宋时期的服饰趋于拘谨、内缩不展、刻板保守,式样花色不十分丰富,色彩也不如隋唐时期那么明快鲜艳,给人以质朴、洁净、自然、规整的感觉。其原因固然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力有关,但是最根本的在于当时的政治思想、文化意识。

山西省境内发现的古墓中,砖雕、壁画表现的主题大多是戏曲,而这处宋金墓群则不同,每幅画都在还原墓室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精美的壁画、彩绘和砖雕,让人们直观地看到了宋金时期山西乡绅的日常生活。

随着理学思想在生活态度和方式上“存天理”“灭人欲”的提出,人们的美学观点也相应有所变化。整个社会舆论主张服饰不应过分豪华,而应崇尚简朴,尤其是妇女的服饰,更不应该奢华。正因为如此,故宋时的各类服饰,比起南北朝和隋唐的服饰要质朴得多。

宋代

折枝花绮围裳

宋代

1.宋代官服的种类

宋代官服主要包括祭服、朝服、公服和时服四种。

(1)祭服

虽然宋代祭服起用了古时的全部六种祭服,有大裘冕、衮冕、

(2)朝服

宋代的朝服,上身朱衣,下身朱裳,即绯色的罗袍和裙,衬以白花罗中单,束以大带,并以革带系红色的蔽膝,方心曲领,白绫袜黑皮履。挂玉剑、玉珮、锦绶,用不同的花纹来区分尊卑贵贱。穿朝服时,戴进贤冠、貂蝉冠(即笼巾)或獬豸冠。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宋代的笼巾已演变成方顶形,后垂披幅至肩,冠顶一侧插有鹏羽。不论是戴何种冠帽,一般均在冠后簪白笔,手执笏板。

(3)公服

公服即常服,宋代基本上承袭唐代的款式曲领(圆领)大袖,下裾加横襕,腰间束以革带,头上戴幞头,脚登靴或

与公服的颜色相匹配的是,宋代也沿袭了唐代佩鱼袋的做法,凡着紫色、绯色者皆佩有鱼袋,不同的是唐代的鱼袋是用来装鱼形通行证之类的东西,以便核对身份,而宋代则在袋上用金、银饰上鱼形佩在公服之上,系挂在革带间而垂于后,以此区分贵贱。如紫服饰金鱼,绯色饰银鱼。

(4)时服

宋代与前代一样,根据季节,特别是一些传统的节日,如每年的端午、中秋、春节或封建帝王的五圣节等,赏赐给文武大臣服饰。这些服饰就叫时服。时服的种类很多,如袍、袄、衫、袍肚(抱肚)、勒帛、裤等。这些时服由于是作为皇帝的恩赏,以体现皇恩浩荡,所以一般是用高级的丝织品作为质地的。从现存的文献记载来看,有用天下乐晕锦(灯笼纹锦)、簇四盘雕(将圆形作十字中分,填充对称式盘旋飞翔的雕纹的团花)细饰、黄狮子大锦、翠毛细锦(用孔雀羽线织出花纹)、宜男、云雁细锦、狮子、练雀、宝照大锦(以团花为基础,填充其他几何纹的大中型几何填花纹)、宝照中锦、御仙花(荔枝)锦等作面料的。在这些面料中,最为名贵的当数乐晕锦。

2.宋代男子服饰的基本款式

宋代男子服饰最具普遍性的当数常服,而常服的种类又很多,包括袍、襦、短褐、衫、襕衫、裳、直裰、鹤氅等,下面就其基本款式稍做介绍。

(1)袍

宋代的袍有宽袖广身和宽袖窄身两种类型。大凡有官职者穿锦袍,无官职者着白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