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艺术品种,自宋元之际诞生到晚清,一直是中国人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宫廷到民间、从城市到乡村、从民俗承应到商业演出,都可找到戏曲的踪迹。戏曲雅俗共赏的性格也让其成为古代中国人娱乐性情、汲取知识、认识社会、寄托精神的重要方式。自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富有传统禀赋的戏曲艺术也进入现代社会。在此漫长的文化变迁进程中,戏曲艺术受制于内外在原因,曾出现诸多不适症状。其内在原因主要与其在农耕社会历史中形成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有关,外在原因主要与其所面临的新的社会生态有关。前者体现于戏曲艺术的内在特征,后者体现于戏曲艺术的生存环境。但无论内在原因还是外在原因,艺术家们都采取了让戏曲主动融入现代社会的积极姿态,从而不断克服戏曲面对现代社会的不适症状。从近代以来戏曲对其内在特征的守护和拓展来看,戏曲较好地保持了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平衡,使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戏曲吸收了声光电等现代技术、融入部分现代乐器、合理采用西方戏剧的表现方法,体现出戏曲艺术与时俱进的精神。戏曲在传统社会养成的借助民俗通道、商业通道演出和传播的性格,在面临现代社会层出不穷的新兴媒介时采取了主动融入的姿态,从唱片到广播,从电影到电视,从互联网到数字技术,我们在媒介技术变革的每个时段,都可看出戏曲及时应对的创造性做法。如果说唱片为戏曲提供了声音载体,广播让戏曲唱腔通过无线电传播到更加广远的空间,电影音像结合的特征让戏曲呈现出完整的面貌,电视的出现更是让戏曲的完整面貌通过荧屏深入到千家万户,互联网的出现则以其巨大的融合特征吸纳了唱片、广播、电影、电视媒介,让戏曲信息呈几何级增长。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媒介迅速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媒介融合空前繁荣,尤其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媒介形式让戏曲传播变得更加姿态万千,从博客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