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青衣》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几乎都与戏曲行当的发展密切相关。可以说,戏曲元素的摄入是作者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一种手法。
作者正是通过演员对戏曲表演的炽热情感来塑造他们的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的,同时,也通过戏曲行业的发展来展现他们的命运起伏。在小说的人物塑造中,戏曲元素摄入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第一,对主人公筱燕秋的塑造。小说《青衣》的主角是筱燕秋,筱燕秋在戏曲舞台上饰演的是青衣这个行当,而在成为青衣这一刻开始,筱燕秋的悲剧似乎就已经被写就了。
文章以回忆为开头,而开头时的筱燕秋就已经走过了辉煌,黯然离场了。书中介绍筱燕秋是“古典的怨妇”,她的舞台表演具有先天的“悲剧性”,并且用“青山隐隐”和“此恨悠悠”来进行概括。
由此可见,作者在开头就已经为筱燕秋这一曾经的青衣定好了调子,而之后她展现出的行为似乎都是在朝着这个悲剧前行。青衣在舞台上的严肃性和悲凉感在筱燕秋的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具体体现。
其中,“冷”是青衣在舞台上表现严肃性和悲凉感的具体体现,而在现实中,筱燕秋也没有脱离这一状态,她对待老师李雪芬饰演嫦娥这件事的态度以及在后台与其相遇时的言行,都表现出了“冷”的状态——她并不顾及李雪芬的感受,以一种冰冷的态度来对待老师,冷酷地对李雪芬进行打击,甚至毁了两个人的前程。
此外,在戏曲表演中,筱燕秋表现出的热爱也是她性格特点的体现,她自诩嫦娥,她对戏曲的追求就像嫦娥对永生的追求一样执着。为了演出《奔月》,筱燕秋可谓耗尽心血,筱燕秋对待戏曲这种近乎疯魔的状态,也让她身上的悲剧色彩更加浓厚。
第二,对其他角色的塑造。除了筱燕秋之外,小说中还有其他或多或少带有戏曲行当特点的人物形象。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春来和乔炳璋。
在小说中,筱燕秋自毁前程后发现了春来,春来在筱燕秋的影响下,改行当成了青衣,可是,春来虽然也在舞台上呈现青衣的角色,但是从她的人物形象上看,则更像是“花旦”。
花旦在戏曲舞台上,时常表现出聪明、活泼、放荡等特点,而春来在现实中也正是这样一个形象。例如春来在面试电视台主持人的时候,表现出了其活泼聪明的一面,让人印象深刻。而作者正是巧妙地利用这种戏曲行当上的错位,来表现春来这新一代青衣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暗示了春来对成为青衣并不执着,她想要的是自我实现。
相较于筱燕秋的“人戏不分”,春来将舞台和现实分得很清楚,这在一定程度上,似乎也可以让这个新一代的青衣免于舞台带给她的悲剧。
此外,小说的开篇就提到团长乔炳璋是饰演老生行当的。乔炳璋这一人物形象在年龄和行为上与“老生”也十分接近。
乔炳璋作为剧团团长,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和顾全大局的意识,甚至可以为了剧目的顺利演出而委曲求全。
在小说中,作者结合戏曲元素对乔炳璋的描述,让读者既可以看到舞台上“老生”的沉稳,也可以感受到生活和社会对这个中年人带来的重压,而这种人物身上的沧桑和辛酸也是通过戏曲的形式逐渐展现的。
此外,小说中还有面瓜、李雪芬、烟厂老板等角色,这些角色身上也具备了戏曲行当的某些特点,而作者正是利用这种舞台与现实相互对照、相互映衬的手法,塑造了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