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戏剧世家出将入相戏台上的家风传承

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家风刘乃艺,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根据族谱,他是家中的乃字辈,而父母希望他从事演艺事业,故取了一个“艺”字。年前后上映的《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中,他出演的秦惠王嬴驷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盛赞,成为荧幕经典。而鲜为人知的是,从小在西安市新城区长大的他,出生于戏剧世家,他对于文艺的热爱与执着也源于自幼家庭环境对他的熏陶。外祖父:潘庆昇出身书香入梨园“年,我外祖父潘庆昇出生在河南偃师名门大户。外祖父也因此可以接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但在而立之年的外祖父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迷上了曲剧,也正是因为这次迷恋,让我们整个家族与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刘乃艺说。潘庆昇闲来无事就会哼上两曲,哼到兴处便放嗓而唱,为了唱曲他收集各路唱词,抄在本子上,并希望从事戏曲行业。但在那个“唱戏是下九流行当”的年代,书香世家的潘家极力反对也并没有改变潘庆昇对曲剧的热爱,他坚持了下去,并很快在当地小有名气。年河南省发生了百年罕见的旱灾、蝗灾,潘庆昇带着家人背井离乡,前往陕西。“在路途中温饱成了最大的难题。因为热爱,也在于生机,外祖父联合了一些会唱曲的人,开启了游艺生涯。”“跑高台,住庙院,唱曲子,吃舍饭。”这是潘庆昇讲述给子孙最多的生活状态。那时很多人都因为坚持不下去,而离开团体,另谋他业,可是潘庆昇拧着一股劲,无论如何都不肯放弃,直至年在宝鸡,曲剧团因无意中触怒了当地官绅而被迫解散,“那时不散,可能大家都会没命。外祖父还是留下了所有人的联系方式,希望来日再聚。”母亲:潘雪芬一声豫剧,一生豫剧年底,潘庆昇带着家人来到了西安。自戏团解散后,潘庆昇干了很多工作都没能成事,但也是在那个期间,潘庆昇整日整日教子女唱曲子,“当时我母亲潘雪芬年仅4岁,就已经会唱很多曲子。”刘乃艺说。年,再也按捺不住无法唱戏生活的潘庆昇重新召集了当初解散的剧班,在今新城区五路口附近再次搭台唱曲剧。那时的西安城中有很多河南群众,听到乡音之后纷纷热烈盈眶,曲剧也因此一时大红,年仅5岁的潘雪芬因为机敏伶俐,成为了舞台上的小红人,深受观众喜爱。潘庆昇常常教导潘雪芬,“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因此不能骄傲,要不断学习。”年底,被誉为“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的狮吼剧团进入陕西,大气磅礴的豫剧深深吸引了年仅7岁的潘雪芬,曲剧主要是唱,豫剧却有武打戏,这令潘雪芬神往。刘乃艺说:“母亲8岁时说服家人,前往狮吼剧团拜师学艺。临行前,外祖父告诫母亲:‘武打戏,不打不成戏,既然热爱并选择了,那就要坚持下去,闯出一番名堂来!’”在狮吼剧团学习的潘雪芬格外刻苦,很多东西也一教便会,让樊粹庭非常喜欢,很快便签下了8年的合约。刘乃艺演艺之路十年磨一剑“母亲与戏剧的缘分,一结便是一辈子,她是樊先生最得意的弟子之一。而我则是在母亲的影响下长大的。”从小看着母亲演戏长大的刘乃艺,自幼便对表演有着浓厚的兴趣。受母亲影响刘乃艺也养成了早起练功的习惯,“开始只是为了锻炼身体,可没想到这为我的演艺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学毕业那年,易俗社到学校选拔社员,刘乃艺扎实的基本功让考核者眼前一亮,他也如愿以偿的进入了易俗社。“进入易俗社那天,母亲对我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要苦练基本功,坚持下去。’”刘乃艺牢牢地记着这句话。直至年,刘乃艺已经成为易俗社最具表演力的演员之一。那时觉得自己的演技已经炉火纯青,可当时的文化厅长却说,“你如果有你母亲十分之一的功力,那你便更加厉害。”听了这些话,刘乃艺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要努力在每一个演绎的角色倾尽精力,力求有所突破。”九十年代前后,刘乃艺决定转型成为一名影视演员。由于拥有扎实的基本功与坚韧不拔的毅力,他很快便出演了多部电视剧、电影。其中脍炙人口的《太极神功》、《流星蝴蝶剑》、《小兵张嘎》、《神雕侠侣》、《大秦帝国》等剧倍受好评。这些年来刘乃艺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戏曲对他的深远影响,“中国戏曲将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凝练提升,所表现的东西不仅能给人视觉冲击力,更具有深远的意味。”女儿:刘李优优戏曲风韵演绎别样话剧“或许是家族的影响,我女儿优优也踏上了演艺道路,成为了一名话剧演员。”她虽然是学西洋剧的,但奶奶潘雪芬曾教给她的戏剧表演技巧,竟然可以运用到话剧表演之中,让表演惟妙惟肖。刘李优优常常因为一个不经意的戏曲动作便能让她备受观众的瞩目,“有一次演话剧,我认识了一个她的粉丝,那人说很喜欢优优的演出,是专程从外地来看这场话剧的。”刘乃艺自豪地说。“仔细想来,这么多年家庭对我的影响无比巨大,如果没有外祖父与母亲对戏曲的无限热爱与坚守,或许也就没有了演员刘乃艺,也就没有了我们一家人对演艺事业深沉的热爱。”刘乃艺笑着说,言罢,饮了口茶,意犹未尽。家,是一个人成长的地方,它培育出一个人的精神、气质与内涵;家,是亲人们团聚之所,它凝聚人心,治愈失意,给予人以勇往直前之信念;家,是国家兴盛的根基,惟有阖家幸福,国人方能承继前人之秉性精神,开未及之事业。文:子雅/责编:亦辰/校对:悠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