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警月演出剧照
在刚刚结束的“戏聚燕赵·擂响中华”京津冀河北梆子青年群英会闭幕庆典暨颁奖典礼上,来自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青年演员张警月一举夺魁。戏台上,张警月凭借《寿州救驾》《窦娥冤·哭街》《扈家庄》,充分展示了她唱作俱佳、文武兼备的艺术功底,成功夺冠。戏台下,这位90后姑娘爱说爱笑,自信新潮,敬畏戏曲,初心如磐。
聊比赛:紧张排演,恩师助阵
对于张警月而言,这次的备赛时间并不充裕,甚至有些紧迫。
“从报名参赛后就一直在天津排戏,没有大块时间准备参赛剧目,算下来只有四天的集中排练。”张警月坦言,对于自己的首场参赛剧目《寿州救驾》,颇有心理负担。“一方面,我已经有十年的时间没有排演过这出戏;另一方面,穿戴近40斤的大靠,天气40℃高温也怕中暑,身体吃不消,生怕在演出时动作不到位、角色诠释不过关。”
为了在首场比赛中有完美的呈现,刚刚回国的张警月师父李荣霞,不顾时差的影响赶到河北梆子剧院为其助阵、指导把关。“师父手把手地示范,从动作、表情、唱词等方面一一指导,每出戏都要帮我过一遍,由于时差影响,师父眼睛都快睁不开了,还在强撑着给我说戏。”
功夫不负有心人,首场比赛后张警月直接晋级,赢得了时间,为《窦娥冤·哭街》《扈家庄》做准备。她表示,相比《寿州救驾》《扈家庄》两场武戏,《窦娥冤·哭街》这场文戏的难点在于对角色的把握,如何将窦娥在不同阶段的内心活动演绎好,是一个考验。
“天,天,天,你冤死好人……”张警月唱道。
“这句唱词中虽连唱三个‘天’,却是不同的情绪表达,前两个表现的是窦娥在那种情境下的无助、无奈,最后一个是委屈中包含着怨恨。如果不能深刻地吃透角色,那么在唱的时候可能就表达不出窦娥情绪的变化,观众也就无法体会到窦娥的冤屈。”
在7月5日的决赛中,张警月为评委老师以及广大戏迷朋友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武戏《扈家庄》。帅脆美媚、醇正绝伦的表演令大家眼前一亮、交口称赞,华美的戏服配上密不透风的武打动作,张警月酣畅淋漓地展现了京剧宋派的独特魅力。扣人心弦、夺人耳目的表演让她夺得了“戏聚燕赵·擂响中华”京津冀河北梆子青年群英会的冠军。
说舞台:一次历练,一次成长
自“北方戏窝子”——京津冀戏曲展演季开幕以来,诸多名家闪亮登场,名团名剧荟萃燕赵,广大戏迷朋友可谓过足了“戏瘾”。作为展演季的一部分,“戏聚燕赵·擂响中华”京津冀河北梆子青年群英会在7月2日至5日期间,以“名家+竞技+直播”的方式,为优秀青年演员脱颖而出搭建平台。
从最初报名到不断筛选,最终16位来自京津冀各院团的青年演员参加了比赛,老生、武生、青衣、闺门旦、刀马旦等多个行当齐聚亮相,大家不遗余力、切磋交流,一尺水袖甩出嗔怒哀怨,一个大幕掩映天上人间。
回望这段紧张忙碌的时光,张警月最想说的是感谢:“感谢我们剧院的支持,感谢乐队老师的全力配合,感谢我的恩师李荣霞,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和大家为我的付出密不可分,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历练、一次成长,我十分享受这次的舞台。”
对于“戏聚燕赵·擂响中华”京津冀河北梆子青年群英会的成功举办,张警月还想感谢白燕升老师为青年戏曲演员提供的这个舞台。“可以说这次比赛是首次为河北梆子的青年演员提供了展示的机会,每场比赛通过直播向全国网友展现河北梆子的魅力,并且几场比赛达到了1亿多的观看量,数据惊人,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河北梆子、了解河北梆子。”
谈戏曲:心怀敬畏,用心传承
自8岁与戏结缘,主工刀马旦、闺门旦,张警月至今已有20年的戏龄,算是一位“老戏骨”。在漫长的学艺生涯中,她在剧团打过杂、在台下学过戏,凭借过人的勤奋、天赋以及悟性,逐渐崭露头角。
学不完的戏、练不完的功,20年的从艺生涯中,张警月有过无数次想放弃的念头。“年纪小的时候,对戏的理解不够深,也沉不下心,那时候觉得放弃很容易。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戏的认识逐渐改变,台上的热烈一晃而过,心中的热烈却未曾平静。”
张警月感慨,相比舞台上的绚烂璀璨,她更享受那些思考角色、品味唱词的瞬间。“外行人觉得每天练功枯燥无味,其实不然,每一次排戏都会和上一次不同,不断雕琢揣摩每一个角色,为每一次惊艳亮相做好十足的准备。”
唱罢人间烟火,又起时代新声。作为青年戏曲演员,张警月心怀对戏曲的敬畏,一次次折服于国粹的别样魅力。张警月在剧场中看到很多90后和00后的观众,这让她感到欣慰和兴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戏曲,激发了我们青年戏曲演员传承戏曲文化的动力。”张警月说道,“以前会想放弃,现在只想坚守,不遗余力,用心传承河北梆子,为点亮‘北方戏窝子’贡献一份力量。”
大幕开启,生旦净丑满堂彩。大幕落下,戏音未断,传承依旧。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呼延世聪图片由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