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小群聊文化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从原始的傩戏到今天的各种剧种,期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戏曲漫长的历史时期分为如下几个过程
萌芽期。在原始社会,一些大的村落开始聚居大量的人群,这些人多是一个氏族的。随着人群越聚越多,氏族也逐渐壮大,人类的活动越加的频繁;表演艺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至今,在许多偏远的农村,依然保持着这种原始的歌舞表演,如我们所熟知的“傩戏”,就是其中之一。
傩戏又叫“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主要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等地流行,这里面最有名的代表曲目有《孟姜女》《龙王女》等。为了适应人们的精神需求,又逐渐诞生出一些新的歌舞形式,如“社火”“秧歌”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歌舞表演也日渐普遍,一批批优秀的演员脱颖而出,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戏曲艺术的发展。
孟姜女发展期。12世纪中期到13世纪初,也就是宋元时期,戏曲逐渐繁盛起来,产生了宋杂剧和元杂剧等戏曲形式。宋杂剧多反映市民生活,继承了唐朝的参军戏和歌舞戏的传统,又广泛地吸收了民间说唱、杂耍、武艺和唐宋大曲的特点,从而形成新的歌舞形式。
元杂剧的特点是综合了滑稽表演、歌舞和杂戏等多种形式,并有了一批高水准的文人的加工和改进,使其逐渐由俗向雅的形式转变,这其中最有名的作品有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等作品。这个时期舞台戏曲也开始活跃了起来。
演变期。到了16世纪,也就是明朝中叶,在江苏昆山一带,兴起了昆腔。昆腔是一种很优美的戏曲类型,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演员表演的时候,身段曼妙,舞姿优美,和歌唱结合得巧妙而和谐。昆腔的表演,以曲笛为主,同时伴有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到了清朝时期,昆腔又被称为“昆曲”。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还有浙江一带的海盐声腔、余姚腔,同江西的弋。
窦娥冤阳腔和江苏的昆腔一起,并称为明代四大声腔,这些都属于南戏系统。其中,昆腔受社会上层人士的欢迎,而弋阳腔深受底层农民的欢迎。
鼎盛期。明末清初,戏曲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如程咬金、杨家将、陶三三春等。这时的地方戏,主要有北方梆子和南方的皮黄。地方戏发展到极致繁荣的时候,产生了京剧。
杨家将并发展成具有广泛影响的剧种,将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涌现出了很多京剧表演名家,如名列“同光十三绝”的第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及不同流派的宗师。不久后,京剧向全国发展,特别是在上海、天津,京剧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剧种,标志着京剧艺术的成熟与兴盛。
现如今,我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各地区的戏曲剧种繁多,约有种,尚有据可考的有个剧种,流传下来的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比较流行和知名度较高的剧种有:秦腔、京剧、豫剧、越调、越剧、黄梅戏、评剧、曲剧、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吕剧、徽剧、沪剧、绍剧、婺剧、四平调等50多个剧种。新中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到广大观众热烈欢迎。
泸剧简单介绍一下比较有名的各地的主要剧种
北京市:最有名的是京剧和北京曲剧,另外还有北方昆曲和西路评剧
河北省:河北梆子、评剧、丝弦、老调、哈哈腔、河北乱弹等
河南省:豫剧、河南越调、南阳梆子、豫南花鼓戏
山西省:山西四大梆子(蒲剧、晋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锣鼓杂戏、耍孩儿戏、灵丘罗罗、上党皮黄、上党落子、凤台小戏
山东省:山东梆子、枣梆、莱芜梆子、东路梆子、柳子戏、吕剧、茂腔、柳腔、五音戏、柳琴戏、两夹弦、四平调
内蒙古自治区:二人台、内蒙古大秧歌、漫瀚剧辽宁省:海城喇叭戏、辽南影调戏、彩扮莲花落
吉林省:吉剧、二人转、新城戏、黄龙戏
陕西省:秦腔、汉调二黄、阿宫腔、合阳跳戏、合阳线戏、陕西碗碗腔、陕西老腔、眉户戏、弦板腔、陕西道情戏、陕南花鼓戏、陕南端公戏、安康弦子戏。
秦腔甘肃省:陇剧、高山剧、影子腔、甘南藏戏
宁夏回族自治区:花儿剧江苏省:昆曲、淮剧、扬剧、通剧、淮海戏
安徽省:黄梅戏、青阳腔、凤阳花鼓戏上海市:沪剧、滑稽戏、奉贤山歌剧
浙江省:越剧、婺剧、绍剧、温州昆曲、金华昆腔戏江西省:赣剧、弋阳腔
福建省:莆仙戏、梨园戏台湾省:歌仔戏
广东省:粤剧、潮剧
海南省:琼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广西壮剧
粤剧湖南省:湘剧、湖南花鼓戏
湖北省:汉剧、荆河戏、黄梅采茶戏、鄂西柳子戏
四川省:川剧、四川灯戏、四川曲艺剧、川北大木偶戏
云南省:滇剧、云南花灯戏、昆明曲剧、云南壮剧、彝剧
贵州省:黔剧、贵州苗戏、安顺地戏
西藏自治区:藏剧
目前,在我国各地区间影响力较大、普及率较高的有五大戏曲剧种,即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参考资料《孟姜女》
《龙王女》
《赵氏孤儿》